银河微浪

出自宋朝苏轼的《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
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拼音解读
gōu shān xiān
gāo qíng yún miǎo
xué chī niú
fēng xiāo shēng duàn yuè míng zhōng
shǒu xiè shí rén
chá céng fàn
yín wēi làng
shàng dài tiān fēng hǎi
xiàng féng zuì shì qián yuán
fēng sàn piāo rán ch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神仙女子——缑山仙子,她的高雅情操如云渺般卓尔不群。和传说中痴牛女相比,她并没有学习那种执着的爱情。 在月明之夜,风箫声响起,缑山仙子举手向时人道别,表示感激之情。她曾经乘坐客槎(古代一种木质小舟)穿越银河微浪,在天风海雨中翱翔。此时缑山仙子与行走江湖的人们相遇,畅饮一场醉酒之后,缑山仙子飘然离去,未知何处去向。整篇诗歌充满神话色彩,表达了对高洁清雅、超凡脱俗的生命状态的赞美。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鹊桥仙·七夕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展开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折叠

鹊桥仙·七夕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神仙女子——缑山仙子,她的高雅情操如云渺般卓尔不群。和传说中痴牛女相比,她并没有学习那种执着的爱情。…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神仙女子——缑山仙子,她的高雅情操如云渺般卓尔不群。和传说中痴牛女相比,她并没有学习那种执着的爱情。 在月明之夜,风箫声响起,缑山仙子举手向时人道别,表示感激之情。她曾经乘坐客槎(古代一种木质小舟)穿越银河微浪,在天风海雨中翱翔。此时缑山仙子与行走江湖的人们相遇,畅饮一场醉酒之后,缑山仙子飘然离去,未知何处去向。整篇诗歌充满神话色彩,表达了对高洁清雅、超凡脱俗的生命状态的赞美。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5506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