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草绿

出自宋朝张先的《忆秦娥(般涉调)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忆苕溪、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忆秦娥(般涉调)拼音解读
cān chà zhú
chuī duàn xiàng
qíng
西 běi yǒu lóu qióng yuǎn
tiáo hán yǐng tòu qīng
qiū yàn nán fēi
cǎo 绿
yīng xià tóu shā shàng xiǔ 宿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参差不齐的竹子象征着思维的混乱和不安,吹断相思曲则表现出作者心中无尽的思念之情。西北方向的楼阁让人遥想远方,而忆起苕溪的清凉景色,更加增添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秋雁南飞,菰草绿,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作者应该在河边的沙滩上过夜,或许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整首诗充满了离情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凄美动人的诗篇。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忆秦娥(般涉调)注释

【参差竹】洞箫。宋苏轼《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緑。”参见“参差”。【相思曲】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懊儂歌》者,晋石崇、緑珠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謡之曲。宋少帝更製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曲》,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敕法云改为《相思曲》。”南朝梁王僧孺《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展开
【参差竹】洞箫。宋苏轼《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緑。”参见“参差”。【相思曲】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懊儂歌》者,晋石崇、緑珠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謡之曲。宋少帝更製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曲》,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敕法云改为《相思曲》。”南朝梁王僧孺《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折叠

忆秦娥(般涉调)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参差不齐的竹子象征着思维的混乱和不安,吹断相思曲则表现出作者心中无尽的思念…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参差不齐的竹子象征着思维的混乱和不安,吹断相思曲则表现出作者心中无尽的思念之情。西北方向的楼阁让人遥想远方,而忆起苕溪的清凉景色,更加增添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秋雁南飞,菰草绿,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作者应该在河边的沙滩上过夜,或许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整首诗充满了离情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凄美动人的诗篇。折叠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477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