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板音清
出自宋朝张先的《苏幕遮(般涉调)》- 柳飞绵,花实少。
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斜日两竿留碧□。
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
去尘浓,人散了。
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莫讶安仁头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江南春景,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柳飞绵,花实少”描绘了柳树如同绵羊一样柔软地摇曳着,但是花开得却不多。这句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第二句“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淡雅的音乐,让人想起那个优美的地方。 第三句“斜日两竿留碧□”,这句话描述了阳光倾斜时,透过竹林中照在水面上形成的一片碧绿色光影,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第四句“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这句话描写了行旅的劳顿以及前行的路途。 第五句“去尘浓,人散了”,这句话给人一种别离的感觉,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 第六句“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女子轻盈地穿过旗亭,远去的身影越来越小,但是她的红裙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第七句“莫讶安仁头白早”,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轻易妄自菲薄。 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这句话表达了对天命的思考,说出了生老病死、万物必归于尘土的真实。
- 背诵
-
苏幕遮(般涉调)注释
【青门道】指古长安青门外的大道。唐李白《寓言》诗之三:“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王琦注:“《雍録》:‘青门,在汉都城,为东面南来第一门,即邵平种瓜之地。’”南唐冯延巳《菩萨蛮》词:“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参见“青门”。…展开【青门道】指古长安青门外的大道。唐李白《寓言》诗之三:“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王琦注:“《雍録》:‘青门,在汉都城,为东面南来第一门,即邵平种瓜之地。’”南唐冯延巳《菩萨蛮》词:“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参见“青门”。折叠苏幕遮(般涉调)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江南春景,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柳飞绵,花实少”描绘了柳树如同绵羊一样柔软地摇曳着,…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江南春景,其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柳飞绵,花实少”描绘了柳树如同绵羊一样柔软地摇曳着,但是花开得却不多。这句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第二句“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淡雅的音乐,让人想起那个优美的地方。 第三句“斜日两竿留碧□”,这句话描述了阳光倾斜时,透过竹林中照在水面上形成的一片碧绿色光影,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第四句“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这句话描写了行旅的劳顿以及前行的路途。 第五句“去尘浓,人散了”,这句话给人一种别离的感觉,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 第六句“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女子轻盈地穿过旗亭,远去的身影越来越小,但是她的红裙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第七句“莫讶安仁头白早”,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轻易妄自菲薄。 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这句话表达了对天命的思考,说出了生老病死、万物必归于尘土的真实。折叠 -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4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