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

出自宋朝李致远的《碧牡丹
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说与从前,不是我情薄。
都缘利役名牵,飘蓬无经,翻成轻负。
别后情怀,有万千牢落。
经时最苦分携,都为伊、甘心寂寞。
纵满眼、闲花媚柳,终是强欢不乐。
待凭鳞羽,说与相思,水远天长又难托。
而今幸已再逢,把轻离断却。
碧牡丹拼音解读
jìng zhòng yuán
fèn chāi diàn
zhòng xún xiù zhū
shuō cóng qián
shì qíng báo
dōu yuán míng qiān
piāo péng jīng
fān chéng qīng
bié hòu qíng huái 怀
yǒu wàn qiān láo luò
jīng shí zuì fèn xié
dōu wéi gān xīn
zòng mǎn yǎn xián huā mèi liǔ
zhōng shì qiáng huān
dài píng lín
shuō xiàng
shuǐ yuǎn tiān zhǎng yòu nán tuō
ér jīn xìng zài féng
qīng duàn qu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两个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情景,他们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分离。现在他们相见,感慨万千,但是回忆起从前,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当时情感薄弱,只是因为各种利益和名声的束缚、流浪等原因才导致了分离。然而,这样的伤痛和苦楚仍然让他心有余悸。尽管此刻眼前花草繁盛、美景如画,但他们内心中的伤痛却无法轻易抹去。最终,他们希望能够用真挚的心态面对彼此,借助鳞羽等象征物来表示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但是面临的时间距离和困境依然艰难重重。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碧牡丹注释

【破镜重圆】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宋苏轼《蝶恋花·佳人》词:“破镜重圆人在否?章臺折尽青青柳。”明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果然似乐昌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缘不断,古来破镜重圆,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萧红《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破镜重圆似的,他是快乐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破镜重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展开
【破镜重圆】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宋苏轼《蝶恋花·佳人》词:“破镜重圆人在否?章臺折尽青青柳。”明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果然似乐昌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缘不断,古来破镜重圆,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萧红《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破镜重圆似的,他是快乐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破镜重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折叠

碧牡丹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两个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情景,他们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分离。现在他们相见,感慨万千,但是回忆起从前,作者并不认为…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两个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情景,他们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分离。现在他们相见,感慨万千,但是回忆起从前,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当时情感薄弱,只是因为各种利益和名声的束缚、流浪等原因才导致了分离。然而,这样的伤痛和苦楚仍然让他心有余悸。尽管此刻眼前花草繁盛、美景如画,但他们内心中的伤痛却无法轻易抹去。最终,他们希望能够用真挚的心态面对彼此,借助鳞羽等象征物来表示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但是面临的时间距离和困境依然艰难重重。折叠

作者介绍

李致远 李致远 李致远(1261~1325?),名深,字致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至元中,曾居溧阳(今属江苏),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所写李致远有关诗文,可知他是个仕途不顺,「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穷书生。《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400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