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鼎炼元阳
出自宋朝夏元鼎的《水调歌头(十之三)》-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余二莫思量。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人内心修行的过程,注重控制自己的感官和思想,以达到清静无念的境界。作者通过在自身感官中塞住耳目,避免外界的干扰,使内心不被外部环境所影响。而通过专注于内心世界和冥想,寻求真实的自我,最终达到悟道成佛的境界。整个过程类似于阴阳之间的互动和平衡,也像是一种精神上的炼丹术,将虚空与本来面目融为一体,超越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限制。
- 背诵
-
水调歌头(十之三)注释
【貌堂堂】仪表壮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元曾瑞《醉花阴·怀离》套曲:“想才郎丰鑑,貌堂堂阔论高谈。”【本来面目】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亦省作“本面”。清李颙《学髓》:“水澂则珠自现,心澂则性自朗,故必以静坐为基……虚明寂定为本面。”2.原来的样子。宋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即日加冠畜髮,復完本来面目。”《红楼梦》第五八回:“他这本来面目极好,倒别弄紧衬了。”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展开【貌堂堂】仪表壮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元曾瑞《醉花阴·怀离》套曲:“想才郎丰鑑,貌堂堂阔论高谈。”【本来面目】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亦省作“本面”。清李颙《学髓》:“水澂则珠自现,心澂则性自朗,故必以静坐为基……虚明寂定为本面。”2.原来的样子。宋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即日加冠畜髮,復完本来面目。”《红楼梦》第五八回:“他这本来面目极好,倒别弄紧衬了。”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折叠水调歌头(十之三)诗意赏析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0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