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思渺无极
出自宋朝黎廷瑞的《水调歌头(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诗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
二十四番风信,二十四桥风景,正好及春游。
挂席欲东下,烟雨暗层楼。
紫绮冠,绿玉杖,黑貂裘。
沧波万里,浩荡踪迹寄浮鸥。
想杀南台御史,笑杀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
远思渺无极,日夜大江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富有、自负的人物骑着仙鹤游览扬州。诗人认为这个人物无法与真正的文学巨匠相比,因为他所追求的只是享乐和华丽的装饰品。尽管他游览了许多地方,但他似乎对这些美景也缺少真正的欣赏和体验。他想要继续向东旅行,但天气的变化妨碍了他的计划。最后,他陷入了沉思,试图回顾过去的经历,但无法找到任何深刻的意义。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浮华和虚荣的人物,以及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浅薄理解。
- 背诵
-
水调歌头(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注释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二十四番风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风。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九:“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展开【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二十四番风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风。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九:“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折叠水调歌头(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诗意赏析
-
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9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