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帅
出自宋朝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呈辛隆兴)》-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走于江西大地的闲逸者。他手扶拐杖,脚穿履鞋,走遍了江西的大地,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并询问着花草树木的消息。他感慨道,如今是太平盛世,不再有七州三垒之争,五风十雨也无法动摇社稷安危。在月色下回家,他还可以在夜晚去垂钓,享受渔翁之乐。他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坐在围着自己的玉案旁,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诗篇。他的才情和气度都很高尚,领袖风骚,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但他也深感时光匆匆,害怕错过了一些美好的时刻,比如说茂盛的梅花已经结出果子,金鼎侍公也即将归来。最后,当他回首滕王阁时,只能和天空中的落霞相对而立,心中充满了思考和感慨。
- 背诵
-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注释
【滕王阁】祖子元婴为洪州刺史时所建。后元婴封滕王,故名。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其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阁历经修建,后焚毁。亦省作“滕阁”。唐杜牧《怀锺陵旧游》诗:“滕阁仲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唐罗隐《锺陵见杨秀才》诗:“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典【五风十雨】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谓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宋杨炎正《水调歌头·呈辛隆兴》词:“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元萨都剌《云山图》诗:“清平海宇无风烟,五风十雨歌丰年。”明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五风十雨和气应,勿遣寸土生蒿芜。”…展开【滕王阁】祖子元婴为洪州刺史时所建。后元婴封滕王,故名。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其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阁历经修建,后焚毁。亦省作“滕阁”。唐杜牧《怀锺陵旧游》诗:“滕阁仲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唐罗隐《锺陵见杨秀才》诗:“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典【五风十雨】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谓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宋杨炎正《水调歌头·呈辛隆兴》词:“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元萨都剌《云山图》诗:“清平海宇无风烟,五风十雨歌丰年。”明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五风十雨和气应,勿遣寸土生蒿芜。”折叠水调歌头(呈辛隆兴)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走于江西大地的闲逸者。他手扶拐杖,脚穿履鞋,走遍了江西的大地,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并询问着花草树木的消息…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走于江西大地的闲逸者。他手扶拐杖,脚穿履鞋,走遍了江西的大地,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并询问着花草树木的消息。他感慨道,如今是太平盛世,不再有七州三垒之争,五风十雨也无法动摇社稷安危。在月色下回家,他还可以在夜晚去垂钓,享受渔翁之乐。他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坐在围着自己的玉案旁,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诗篇。他的才情和气度都很高尚,领袖风骚,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但他也深感时光匆匆,害怕错过了一些美好的时刻,比如说茂盛的梅花已经结出果子,金鼎侍公也即将归来。最后,当他回首滕王阁时,只能和天空中的落霞相对而立,心中充满了思考和感慨。折叠 -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9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