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香消梦觉

出自宋朝陈亮的《清平乐
恼之银屏绣阁。
不道鲛绡薄。
嘶骑匆匆尘漠漠。
还过夕阳村落。
乱山千叠无情。
今宵遮断愁人。
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清平乐拼音解读
nǎo zhī yín píng xiù
dào jiāo xiāo báo
cōng cōng chén
hái guò yáng cūn luò
luàn shān qiān dié qíng
jīn xiāo zhē duàn chóu rén
liǎng chù xiāng xiāo mèng jiào
bān xiǎo yuè qiū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的背景或情境描述。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这首诗可以被理解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失落感。"恼之银屏绣阁" 可以被解释为一个寂静的宫殿,这里的 "恼" 意味着痛苦或困扰。"不道鲛绡薄" 可能指的是质地不好的丝绸,但也有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评价,认为自己的成就不足以让人们记住。"嘶骑匆匆尘漠漠" 描述了一个匆忙的人在荒野上奔驰而过,这个形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依无靠。"还过夕阳村落" 则可能是表达了对故乡、家人或过去的怀念和思念。 "乱山千叠无情" 描述了周围的山峦,似乎是在强调环境的荒凉和无情。"今宵遮断愁人" 暗示诗人心中的悲伤和痛苦,他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减轻这种负担。"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可能是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但也可以被解释为对快乐和安宁的渴望。 总之,这首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孤独、无助和失落的情感的措辞华丽的抒情诗歌。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清平乐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的背景或情境描述。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这首诗可以被理解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展开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的背景或情境描述。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这首诗可以被理解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失落感。"恼之银屏绣阁" 可以被解释为一个寂静的宫殿,这里的 "恼" 意味着痛苦或困扰。"不道鲛绡薄" 可能指的是质地不好的丝绸,但也有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评价,认为自己的成就不足以让人们记住。"嘶骑匆匆尘漠漠" 描述了一个匆忙的人在荒野上奔驰而过,这个形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依无靠。"还过夕阳村落" 则可能是表达了对故乡、家人或过去的怀念和思念。 "乱山千叠无情" 描述了周围的山峦,似乎是在强调环境的荒凉和无情。"今宵遮断愁人" 暗示诗人心中的悲伤和痛苦,他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减轻这种负担。"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可能是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但也可以被解释为对快乐和安宁的渴望。 总之,这首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孤独、无助和失落的情感的措辞华丽的抒情诗歌。折叠

作者介绍

陈亮 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初名汝能,二十六岁时改名亮。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乾道五年(1169)试吏部,被黜。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退而杜门力学近十年。淳熙五年(1178)改名同,诣阙上书,十日内凡三上,言恢复之大计,不为当政所用,愤恨而归。尔后遭人嫉恨,二度被诬入狱,备受折磨。淳熙十五年(1188),亲赴金陵、京口观察山川形势,赋《念…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7566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