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敲怨

出自宋朝蔡伸的《念奴娇
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
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
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
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
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
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
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
念奴娇拼音解读
dāng nián háo fàng
kuàng péng chái shì
shí yīng jié
líng yún
jiā zhàn chūn huā qiū yuè
chàng tiáo
xún fāng xuǎn shèng
shì chù céng pān shé
yóu mèng
jìng zhōng kōng tàn huá
xiè hòu píng gěng xiàng féng
shí nián wǎng shì
rěn zūn qián zhòng shuō
mào 绿 chéng yīn chūn yòu wǎn
shuí jiě dīng xiāng qiān jié
bǎo dàn chóu
qiāo yuàn
chù kān chóu jué
jiǔ lán rén jìng
wéi jūn cháng duàn shí jiē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曾经豪放英杰的人,他曾与好友一起游历山水名胜,享受美好的春花秋月。他在寻芳选胜的过程中,攀折过许多美丽的枝叶。然而,时光荏苒,他现在已经老去,回忆往事却如梦一般虚幻。他偶然遇见了一个旧日的伴侣,但这种感觉只会让他更加感到思乡之情。此时,茂密的绿叶已经将春天掩盖,而那些美丽的丁香花却无人赏识。他弹奏宝瑟,击打玉壶,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愁闷和怨恨,而无论酒席何时结束,他都无法摆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念奴娇注释

【春花秋月】1.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氏儿前程远大,将来嫁得一个良人,一似尊神模样,偕老百年,也不辜负了春花秋月。”2.指岁序更迭。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愁配》:“非干是你爹意坚,怕春花秋月,误你芳年。”清孙德祖《<小螺盦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春花秋月一年年,静锁红闺镇日閒。”【冶叶倡条】形容扬柳枝叶婀娜多姿。亦借指妓女。唐李商隐《燕台春》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徧相识。”宋周邦彦《尉迟杯·离别》词:“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清龚自珍《台城路》词:“冶叶倡条,年年惯见,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嫵。”…展开
【春花秋月】1.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氏儿前程远大,将来嫁得一个良人,一似尊神模样,偕老百年,也不辜负了春花秋月。”2.指岁序更迭。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愁配》:“非干是你爹意坚,怕春花秋月,误你芳年。”清孙德祖《<小螺盦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春花秋月一年年,静锁红闺镇日閒。”【冶叶倡条】形容扬柳枝叶婀娜多姿。亦借指妓女。唐李商隐《燕台春》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徧相识。”宋周邦彦《尉迟杯·离别》词:“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清龚自珍《台城路》词:“冶叶倡条,年年惯见,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嫵。”折叠

念奴娇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曾经豪放英杰的人,他曾与好友一起游历山水名胜,享受美好的春花秋月。他在寻芳选胜的过程中,攀折过许多美丽的…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曾经豪放英杰的人,他曾与好友一起游历山水名胜,享受美好的春花秋月。他在寻芳选胜的过程中,攀折过许多美丽的枝叶。然而,时光荏苒,他现在已经老去,回忆往事却如梦一般虚幻。他偶然遇见了一个旧日的伴侣,但这种感觉只会让他更加感到思乡之情。此时,茂密的绿叶已经将春天掩盖,而那些美丽的丁香花却无人赏识。他弹奏宝瑟,击打玉壶,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愁闷和怨恨,而无论酒席何时结束,他都无法摆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折叠

作者介绍

蔡伸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576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