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界间长啸

出自宋朝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再和)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时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水调歌头(再和)拼音解读
yǒng yàn yín zhú
xià táng ào
qiū fēng zuó mèng shǎo nián
gāo xìng chéng páo
shì shàng chī ér shuì
jiāng shān shù
xiào wēi cháo
jìng wèi róng
mén yǎn fáng qiāo
zhuǎn wēi lán
huà jué
luò hán shāo
nán lóu lǎo zhēng
duǎn chuán máo
jiè jiān zhǎng xiào
chéng zhōng gāo
suí nòng shí cháo
jiǎ yào gèng zhuó
wéi wèn jiā y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漫步下堂坳,心情愉悦。他回忆昨晚的梦境,梦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感到十分高兴。他观察世间的一切,看到很多人都沉睡了,只有孤鹘还在高处啸叫,他感叹世事无常。他发现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打扰,他可以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感。他感叹南楼老子的卓越,但也不忘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乐器,他在那里吹奏长笛,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最后,他想品味美食,向别人询问佳肴。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独处、幽思和随性的情感与体验。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水调歌头(再和)注释

【无色界】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俱舍论·分别世品》:“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但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法苑珠林》卷四:“第三无色界,色絶欲劣,故名无色界。”参见“三界”。…展开
【无色界】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俱舍论·分别世品》:“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但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法苑珠林》卷四:“第三无色界,色絶欲劣,故名无色界。”参见“三界”。折叠

水调歌头(再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漫步下堂坳,心情愉悦。他回忆昨晚的梦境,梦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感到十分高兴。他观察世间的一切…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漫步下堂坳,心情愉悦。他回忆昨晚的梦境,梦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感到十分高兴。他观察世间的一切,看到很多人都沉睡了,只有孤鹘还在高处啸叫,他感叹世事无常。他发现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打扰,他可以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感。他感叹南楼老子的卓越,但也不忘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乐器,他在那里吹奏长笛,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最后,他想品味美食,向别人询问佳肴。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独处、幽思和随性的情感与体验。折叠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522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