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为萼玉为肌

出自宋朝徐俯的《虞美人
梅花元自江南得。
还醉江南客。
雪中雨里为谁香。
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
多情宋玉还知否。
梁苑无寻处。
胭脂为萼玉为肌
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
虞美人拼音解读
méi huā yuán jiāng nán
hái zuì jiāng nán
xuě zhōng wéi shuí xiāng
wén dào shù zhī qīng xiào chū dōng qiáng
duō qíng sòng hái zhī fǒu
liáng yuàn xún chù
yān zhī wéi è wéi
què hèn nǎo rén táo xìng tóng s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写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梅花元自江南得”,指梅花最初起源于江南地区。 第二句“还醉江南客”,表达诗人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雪中雨里为谁香”,借梅花的美丽形象,表现出它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绽放迷人的芳香,暗示梅花高洁不屈的品质。 第四句“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描述梅花开放时的景象,像是数枝清爽欢笑的女子从墙角走过。 第五句“多情宋玉还知否”,引用了唐代诗人宋玉的名字,表达作者对他的怀念和尊敬。 第六句“梁苑无寻处”,指当时的文坛上没有人能够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诗。 第七句“胭脂为萼玉为肌”,是用梅花的形象来比喻女性之美,暗示梅花高贵卓越的品质。 最后一句“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红花如桃杏等的不屈从,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背诵

相关翻译

虞美人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展开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折叠

相关赏析

虞美人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展开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折叠

虞美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梅花元自江南得”,指梅花最初起源于江…展开
这首诗是描写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梅花元自江南得”,指梅花最初起源于江南地区。 第二句“还醉江南客”,表达诗人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雪中雨里为谁香”,借梅花的美丽形象,表现出它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绽放迷人的芳香,暗示梅花高洁不屈的品质。 第四句“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描述梅花开放时的景象,像是数枝清爽欢笑的女子从墙角走过。 第五句“多情宋玉还知否”,引用了唐代诗人宋玉的名字,表达作者对他的怀念和尊敬。 第六句“梁苑无寻处”,指当时的文坛上没有人能够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诗。 第七句“胭脂为萼玉为肌”,是用梅花的形象来比喻女性之美,暗示梅花高贵卓越的品质。 最后一句“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红花如桃杏等的不屈从,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感慨。折叠

作者介绍

徐俯 徐俯 徐俯(1075~1141)宋朝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徐俯是宋朝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480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