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寄聊耳

出自宋朝吴潜的《酹江月(梅)
晓来窗外,正南枝初放,两花三蕊。
千古春风头上立,羞退秾桃繁李。
姑射神游,寿阳妆褪,色界尘都洗。
竹扉松户,平生所寄聊耳
堪笑强说和羹,此君心事,指高山流水。
陇驿凄凉,却怕被、哀角城头吹起。
此处关情,为他凝伫,淡月清霜里。
巡檐何事,岁寒相誓而已。
酹江月(梅)拼音解读
xiǎo lái chuāng wài
zhèng nán zhī chū fàng
liǎng huā sān ruǐ
qiān chūn fēng tóu shàng
xiū tuì 退 nóng táo fán
shè shén yóu
shòu 寿 yáng zhuāng tuì
jiè chén dōu
zhú fēi sōng
píng shēng suǒ liáo ěr
kān xiào qiáng shuō gēng
jūn xīn shì
zhǐ gāo shān liú shuǐ
lǒng 驿 liáng
què bèi āi jiǎo chéng tóu chuī
chù guān qíng
wéi níng zhù
dàn yuè qīng shuāng
xún yán shì
suì hán xiàng shì ér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窗外初放的两朵花正南开放。这些花是千古春风中非常美丽的景象,让其他的花都感到羞愧而退缩。诗人想到神仙姑射在色界洗去繁杂的妆容,回归自然的状态。他住在竹扉和松户之间,平生所寄就在这里。他笑着说,即使是强制和谐也不如指着高山流水,表达自己的心声。虽然这个地方很安静,但仍有可能被哀角城头吹起的凄凉的风聚集关情。最后,巡逻屋檐只是一种岁月的寒冷循环,而真正的誓言已经在淡月清霜之中凝聚。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酹江月(梅)注释

【高山流水】1.《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宋王安石《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吴文英自度曲,赠丁基仲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寿阳妆】亦作“寿阳粧”。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粧,眉梢晕。”见“寿阳妆”。…展开
【高山流水】1.《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宋王安石《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吴文英自度曲,赠丁基仲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寿阳妆】亦作“寿阳粧”。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粧,眉梢晕。”见“寿阳妆”。折叠

酹江月(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窗外初放的两朵花正南开放。这些花是千古春风中非常美丽的景象,让其他的花都感到羞愧而退缩。诗人想到…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窗外初放的两朵花正南开放。这些花是千古春风中非常美丽的景象,让其他的花都感到羞愧而退缩。诗人想到神仙姑射在色界洗去繁杂的妆容,回归自然的状态。他住在竹扉和松户之间,平生所寄就在这里。他笑着说,即使是强制和谐也不如指着高山流水,表达自己的心声。虽然这个地方很安静,但仍有可能被哀角城头吹起的凄凉的风聚集关情。最后,巡逻屋檐只是一种岁月的寒冷循环,而真正的誓言已经在淡月清霜之中凝聚。折叠

作者介绍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247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