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景堪爱堪怜
出自元朝乔吉的《【南吕】梁州第七_射雁鱼尾红》- 射雁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绿秋水涓涓,芙蓉灿烂摇波面。
见沉浮鸥伴,来往鱼船,平沙衰草,古木苍烟。
江乡景堪爱堪怜,有丹青巧笔难传。
揉蓝靛绿水溪头,铺腻粉白蘋岸边,抹胭脂红叶林前,将笠檐儿慢卷。
迎头,仰面,偷睛儿觑见碧天外雁行现,写破祥云一片笺,头直上慢慢盘旋。
【一枝花】忙拈鹊画弓,急取雕翎箭,端直了燕尾鹓,搭上虎筋弦,秋月弓圆,箭发如飞电,觑高低无侧偏,正中宾鸿,落在蒹葭不见。
【尾】转过紫荆坡白草冢黄芦堰,惊起些红脚鸭金头鹅锦背鸳,吓得这鸂鶒儿连忙向败荷里串。
血模糊翅搧扇,扑剌剌可怜,十二枝梢翎向地皮上剪。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乡景色,包括红残霞、绿秋水和芙蓉等元素。在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到浮动的鸥鸟和来往的船只,以及平沙上长草和古老的苍烟树。诗人还描述了用精细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风景画,包括山水溪流、白色的蘋湖边、红叶林和慢卷的笠檐儿。 诗中还有关于射箭的情节,包括忙碌的拈鹊调弓挽弦,箭发如飞电,最终命中落在蒹葭之中。而“尾”部分则是描绘了惊动了一群鸟,使它们掉落在地上,受到惊吓和伤害的场景。整首诗充满了江乡自然景观和生动的行动场景。
- 背诵
-
【南吕】梁州第七_射雁鱼尾红注释
【头直上】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有一日马頦下缨似火,头直上伞盖似云,愿哥哥你可便为官早立身。”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哎,这婆娘不贤,头直上有天。”《西游记》第二二回:“那长老遂登法船……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鹊画弓】饰以鹊形的弓。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忙拈鹊画弓,急取鵰翎箭。”《三国演义》第五回:“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水浒传》第十一回:“此时天尚未明。朱贵把水亭上窗子开了,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枝响箭,覷着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将去。”【雕翎箭】以雕翎为箭羽的箭。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忙拈鹊画弓,急取鵰翎箭。”【扑剌剌】1.象声词。多形容禽鸟拍翅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忙煞垂杨啼杜鹃,扑剌剌两翅搧。”2.急奔貌。《水浒传》第三四回:“黄信怕吃他们三个拿了,坏了名声,只得一骑马扑剌剌跑回旧路。”…展开【头直上】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有一日马頦下缨似火,头直上伞盖似云,愿哥哥你可便为官早立身。”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哎,这婆娘不贤,头直上有天。”《西游记》第二二回:“那长老遂登法船……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鹊画弓】饰以鹊形的弓。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忙拈鹊画弓,急取鵰翎箭。”《三国演义》第五回:“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水浒传》第十一回:“此时天尚未明。朱贵把水亭上窗子开了,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枝响箭,覷着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将去。”【雕翎箭】以雕翎为箭羽的箭。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忙拈鹊画弓,急取鵰翎箭。”【扑剌剌】1.象声词。多形容禽鸟拍翅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忙煞垂杨啼杜鹃,扑剌剌两翅搧。”2.急奔貌。《水浒传》第三四回:“黄信怕吃他们三个拿了,坏了名声,只得一骑马扑剌剌跑回旧路。”折叠【南吕】梁州第七_射雁鱼尾红诗意赏析
-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又名吉甫。号鹤笙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流寓杭州。一生穷困不得志,浪迹江湖,寄情诗酒。以《西湖梧叶儿》一百篇,蜚声词坛,所著杂剧十一种,今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其散曲作品数量之多仅次于张可久,与张可久齐名。其作品雅俗兼赅,生动活泼,以清丽为主。以出奇制胜。有《梦符散曲》。李开先说他的散曲「种…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0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