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书难寄
出自元朝吴西逸的《【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春游》- 人衔白玉杯,马纵黄金辔。
帘栊燕影闲,院落莺声碎。
酒瓮浸玻璃,睡帐揭金泥。
醉写评花句,梦随芳草池。
别离,天远书难寄。
芳菲,红残春又归。
题情 春闲芍药瓶,尘淡菱花镜。
香消翡翠炉,扇冷犀红柄。
终日倚山屏,无意理银筝。
独坐愁偏甚,孤眠睡不成。
长更,月冷鸳衾剩。
愁凝,最无情窗下灯。
叹世 高阳酒更酡,栗里诗难和。
风清弦管声,月淡珠玑唾。
青镜苦消磨,白发尽婆娑。
门外桑榆景,庭前荆棘科。
蹉跎,白日空闲过。
风波,浮生无奈何。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闲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心情。第一句描写了人们在享受贵重物品(白玉杯、黄金辔)的同时,周围却是静谧祥和的自然环境(燕影、莺声)。接下来,诗人喝着酒、躺在帐篷里,写诗入梦,沉浸在美好的景象中。 第二段描写了一个孤独忧愁的人,他借助芍药瓶和镜子等物品抒发情感,但仍无法消除内心的痛苦。 最后一段则表达了对世俗和现实的叹息,强调了时光飞逝、人生匆忙的主题。诗人留下买花钱、种桑园等俚俗事务,以突出人情淡薄、景物易逝的感受。最后,诗人选择读书,通过阅读渊明传和杜甫篇歌咏清新,以期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 背诵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春游注释
【菱花镜】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飞燕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奩。”唐杨凌《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緱山无梦碧瑶笙,玉臺有主菱花镜。”【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展开【菱花镜】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飞燕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奩。”唐杨凌《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緱山无梦碧瑶笙,玉臺有主菱花镜。”【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折叠【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春游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闲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心情。第一句描写了人们在享受贵重物品(白玉杯、黄金辔)的同时,周围却是静谧祥和的自…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闲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心情。第一句描写了人们在享受贵重物品(白玉杯、黄金辔)的同时,周围却是静谧祥和的自然环境(燕影、莺声)。接下来,诗人喝着酒、躺在帐篷里,写诗入梦,沉浸在美好的景象中。 第二段描写了一个孤独忧愁的人,他借助芍药瓶和镜子等物品抒发情感,但仍无法消除内心的痛苦。 最后一段则表达了对世俗和现实的叹息,强调了时光飞逝、人生匆忙的主题。诗人留下买花钱、种桑园等俚俗事务,以突出人情淡薄、景物易逝的感受。最后,诗人选择读书,通过阅读渊明传和杜甫篇歌咏清新,以期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折叠 -
吴西逸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其散曲《自况》云:“万倾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海可操觚,东风供睡足。”可从中窥见其性情。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疏淡。阿里西瑛作嬾云窝成,自题殿前欢,西逸及贯云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见太…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19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