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窗忽地相逢
出自元朝吴西逸的《【双调】水仙子 思情》- 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
寄来书刚写个鸳鸯字,墨痕湮透纸。
吟不成几句新诗。
心间事,口内词,多少寻思。
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无人温暖罗帏梦,梦中寻可意种,碧纱窗忽地相逢。
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
芰荷泛月小妆梳,画舸摇风醉玉壶。
一杯酒尽青山暮,促归期云共雨,逞疏狂巽玉喷珠。
诗中句,灯下书,此意如何。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她身处寒冷的季节,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在思念之中,她写了一封鸳鸯信,但墨痕已经浸透了纸张,似乎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吟不成几句新诗,但心中却有许多事情和话语想要说。在寂静的房间里,她渴望有人来陪伴她,但只有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没有温暖的气息,只有她孤独的思绪。她在梦中寻找可以珍惜的人,碧纱窗忽地相逢,但舌尖恨怨、心上恐惧,惊觉晨钟。在这样的夜晚,她整理小妆,泛起芰荷,画舸摇风,喝醉玉壶中的酒,在山水交汇的地方,等待云共雨,逞疏狂地吐露心声。这首诗将女子孤独的情感与思念的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
- 背诵
-
【双调】水仙子 思情注释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前蜀李珣《酒泉子》词之四:“秋月嬋娟,皎洁碧纱窗外照。”明冯梦龙《山歌·无郎》:“姐儿立在碧纱窗,眼观孤雁好恓惶。”《红楼梦》第二六回:“﹝寳玉﹞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漢【鸳鸯字】思爱恋之文辞。《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全元散曲·醉中天·咏鞋》:“书写鸳鸯字,惠寄断肠词。付与多情美艳姿,表我心间事。”【可意种】如意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我只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种来清醮。”元于伯渊《忆美人》套曲:“半点儿花鈿笑靨中,娇红,酒晕浓,天生下没包弹可意种。”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可意种来清醮,猛见了倾国倾城貌。”【杨柳风】谓春风。前蜀牛峤《更漏子》词:“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元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簫。”…展开【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前蜀李珣《酒泉子》词之四:“秋月嬋娟,皎洁碧纱窗外照。”明冯梦龙《山歌·无郎》:“姐儿立在碧纱窗,眼观孤雁好恓惶。”《红楼梦》第二六回:“﹝寳玉﹞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漢【鸳鸯字】思爱恋之文辞。《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全元散曲·醉中天·咏鞋》:“书写鸳鸯字,惠寄断肠词。付与多情美艳姿,表我心间事。”【可意种】如意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我只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种来清醮。”元于伯渊《忆美人》套曲:“半点儿花鈿笑靨中,娇红,酒晕浓,天生下没包弹可意种。”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可意种来清醮,猛见了倾国倾城貌。”【杨柳风】谓春风。前蜀牛峤《更漏子》词:“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元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簫。”折叠【双调】水仙子 思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她身处寒冷的季节,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在思念之中,她写了一封鸳鸯信,但…展开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她身处寒冷的季节,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在思念之中,她写了一封鸳鸯信,但墨痕已经浸透了纸张,似乎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吟不成几句新诗,但心中却有许多事情和话语想要说。在寂静的房间里,她渴望有人来陪伴她,但只有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没有温暖的气息,只有她孤独的思绪。她在梦中寻找可以珍惜的人,碧纱窗忽地相逢,但舌尖恨怨、心上恐惧,惊觉晨钟。在这样的夜晚,她整理小妆,泛起芰荷,画舸摇风,喝醉玉壶中的酒,在山水交汇的地方,等待云共雨,逞疏狂地吐露心声。这首诗将女子孤独的情感与思念的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折叠 -
吴西逸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其散曲《自况》云:“万倾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海可操觚,东风供睡足。”可从中窥见其性情。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疏淡。阿里西瑛作嬾云窝成,自题殿前欢,西逸及贯云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见太…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19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