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盏对花容一呷

出自宋朝苏轼的《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九日黄楼作拼音解读
nián zhòng yáng shuō
nán chéng bàn qiān ōu
shuǐ chuān 穿 chéng xià zuò léi míng
mǎn chéng tóu fēi huá
huáng huā bái jiǔ rén wèn
guī lái xuē
zhī hái yǒu jīn nián
zhǎn duì huā róng
xián jiǔ báo hóng fěn lòu
zhōng shèng zhōng shì qiāo chā
huáng lóu xīn chéng wèi gàn
qīng luò shuāng chū shā
cháo lái bái
nán shān jiàn qiān xún shā
lóu qián biàn 便 zuò hǎi máng máng
lóu xià kōng wén zhá
báo hán zhōng rén lǎo wèi
jiǔ jiāo cháng xiān
yān xiāo chū jiàn cūn
yuǎn shuǐ lín lín shān è è
shī rén měng shì lóng
chǔ luàn é
bēi xiàng shǔ jūn
jìng shū fàn qīng zhá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去年重阳:作者曾预料他的友好来共度佳节,来客既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与水斗争,故云不可说,即无从说起的意思。沤:积水。千沤,极言其水势之大。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黄:菊花。过重阳节要赏菊喝酒,这里以“黄花白酒”代表过重阳节。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红粉:疑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薄寒中(读zhòng)人:是说人中了寒气。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齾齾(音yà):齿缺不齐,这里形容山峰参差。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霅(zhá):水名,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末句实作者回忆、设想江南之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夜晚游赏南城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的景象,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回来洗靴袜。虽然去年的重阳已成过去,但今年仍有机会把酒对花谈笑一番。诗人认为,即使酒是薄的、红粉朴素,也胜过泥土中耕读的劳碌。他还描述了一些景物,如新建的黄楼和清河早已落霜。最后,诗人邀请君不要拒绝他的杯子,共享这美好的境界,与其他士人和乐舞唱歌,畅想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九日黄楼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夜晚游赏南城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的景象,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回来…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夜晚游赏南城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的景象,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回来洗靴袜。虽然去年的重阳已成过去,但今年仍有机会把酒对花谈笑一番。诗人认为,即使酒是薄的、红粉朴素,也胜过泥土中耕读的劳碌。他还描述了一些景物,如新建的黄楼和清河早已落霜。最后,诗人邀请君不要拒绝他的杯子,共享这美好的境界,与其他士人和乐舞唱歌,畅想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1507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