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
出自唐朝欧阳炯的《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红。
三十六宫:言宫殿之多。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羊车一去长青芜(wú),镜尘鸾(luán)影孤。
博山炉:古香炉名。此处泛指香炉。流苏:丝线制成的穗子。羊车:晋武帝常乘羊车游幸宫内,此处指帝王行幸后宫。镜尘鸾影孤: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落满灰尘,无人照镜,故称鸾影孤。 -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里的宫廷景象。三十六宫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后妃们住的地方,而秋夜的水面上滴着露珠,高高的梧桐树下也有露珠落下。丁丁玉漏声和铜壶的声音交错在一起,明月挂在铺满金色地毯的天空中。 在宫廷中,红线毯和博山炉都是很常见的物品。宫中的香风轻轻拂过流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羊车一去,长青芜草便会生长,而镜子上的尘埃和鸾凤影像就会变得孤单无依。 整首诗歌气氛深沉,描绘出了宫廷的寂静和肃穆。同时,它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
- 背诵
-
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诗意赏析
-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14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