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元济无头颅

出自宋朝惠洪的《题李愬画像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在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题李愬画像拼音解读
huái yīn běi miàn shī guǎng 广
zhī tūn xiàng
jūn yòu kěn zhū
biàn 便 zhī yuán zài zhǎng
yáng gōng háng huà hàn
zhàn liáng jiāo
gōng fāng chén zhì zhū jiāng
yòu zài yuán tóu
xuě zhōng háng shī děng ér
cài zhōu cáng xiù
yuǎn rén xìn xiǔ 宿 yóu wèi zhī
lèi 西 píng zhū
jǐn páo dài réng fēng
zhǔ zhǎng jiàn liáng gōng
jūn kàn jiān tuó jiàn chéng xiàng
tiān xiàng shǐ zh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在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淮(huái)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淮阴:指韩信,韩为淮阴人,后又封淮阴侯。广武:指李左车,汉初名将兼谋士,曾受封广武君。

君得李佑(yòu)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李佑:叛首吴元济的勇将,李愬设计擒之,厚待,佑感恩献计,助李愬破蔡州。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掌股:掌握之中。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羊公:指羊祜。

公方沉鸷(zhì)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lú)。
鸷:勇猛兼且深沉。无头颅:吴元济被囚至京师,斩于独柳,其夜,即失其首。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雪中句:两句写雪夜突袭蔡州之况。袖底喻军事计划之隐秘也。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cǐ)。
远人:指蔡州吴元济等人。信宿:此次奇袭雪中行军连续两日夜。西平:李愬父李晟,以击破朱泚功封西平郡王。朱泚:唐卢龙节度使。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锦袍玉带:李晟、李愬父子待将士甚厚,皆尝解锦袍玉带赠部将,激励忠义。拄颐长剑:佩剑耸起,碰及面颊,喻大将威仪风度。大梁公:大凉公,李愬以功封凉国公,食邑三千户。

君看鞬(jiàn)橐(tuó)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鞬橐:古代盛弓箭之具。丞相:指裴度,实为平叛破蔡最高统帅。天:皇帝、皇朝也。指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

这首诗叙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淮阴北面师广武”指的是南朝刘裕在对抗北方鲜卑族势力时所率领的军队。诗中提到这支军队的气势不仅能吞噬项羽,表明其雄壮之态。接下来提到李佑不肯诛,意为刘裕得到李佑的支持而没有诛杀他,因此元济得以掌握权力。随后提到羊公悍勇有德行,但却躺着敲打鼓不愿出战,成为吴国的自负。公方沉鸷而诸将底下,又没有元济的支持,最终被斩首。然后是雪中行军、夜袭蔡州等事迹的描述。最后提到大类西平击败朱泚,锦袍玉带仍具父风,并且拄着下巴长剑的大梁公看到鞬橐(官员所用的一种盖着布帽子的木箱)就知道了这位官员的身份,说明其聪明能干。整篇诗歌意涵深刻,既讴歌了英雄壮举,又揭示出了权力斗争中的种种勾心斗角。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题李愬画像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淮阴北面师广武”指的是南朝刘裕在对抗北方鲜卑族势力时所率领的军队。诗中提到这…展开
这首诗叙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淮阴北面师广武”指的是南朝刘裕在对抗北方鲜卑族势力时所率领的军队。诗中提到这支军队的气势不仅能吞噬项羽,表明其雄壮之态。接下来提到李佑不肯诛,意为刘裕得到李佑的支持而没有诛杀他,因此元济得以掌握权力。随后提到羊公悍勇有德行,但却躺着敲打鼓不愿出战,成为吴国的自负。公方沉鸷而诸将底下,又没有元济的支持,最终被斩首。然后是雪中行军、夜袭蔡州等事迹的描述。最后提到大类西平击败朱泚,锦袍玉带仍具父风,并且拄着下巴长剑的大梁公看到鞬橐(官员所用的一种盖着布帽子的木箱)就知道了这位官员的身份,说明其聪明能干。整篇诗歌意涵深刻,既讴歌了英雄壮举,又揭示出了权力斗争中的种种勾心斗角。折叠

作者介绍

惠洪 惠洪 惠洪(1071-?)字觉范,俗姓喻,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或谓其为「德洪」,俗姓彭。少时尝为县小吏,后得祠部牒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1111),张、郭得罪,惠洪决配崖州。工诗能文,时作绮语,有「浪子和尚」之称(《能改斋漫录》卷一一)。与苏轼、黄庭坚等为方外交。著有《石门文字禅》三十卷。集中《寂音自序》一文,述其生平甚详。又有《冷斋夜话…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1481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