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夷齐庙
- 言登孤竹山,忾焉思古圣。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
百里亦足君,未肯滑吾性。逊国全天伦,远行辟虐政。
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可为百世师,风操一何劲。
悲哉尼父穷,每历邦君聘。楚狂歌凤衰,荷蒉讥击磬。
自非为斯人,栖栖无乃佞。我亦客诸侯,犹须善辞命。
终怀耿介心,不践脂韦径。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闲游曲江》之一,表达了他对古圣、正直、忠诚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段描述了白居易登上孤竹山,心中感慨万千,思念着古时的圣贤。在荒山之上,他看到了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些山椒,路过的行人们都非常恭敬地走过去。这里暗示着古代先贤对于品德的崇尚和礼仪的重视。 第二段中,白居易回顾自己的经历,说自己虽然也拥有一定的权位和地位,但他从不肯附和那些虐政的统治者,宁可饱受飢寒而不失节操。他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姓氏,应该是指他的两个兄弟,说明他们同样秉承了家族中传承下来的正义精神。 第三段中,白居易说自己虽然不是古代的圣贤,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后世的楷模,为人所学习。他强调自己遵循的是正道,既然做人就应该秉承这种正道,不为名利所动。 第四段中,白居易将自己的命运与古代楚国的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他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他认为只有遵循良心、不向权贵低头,才能够保持自己的耿介之心。 最后一段是白居易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意思是说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品德和信念,得到神明的赞赏和垂顾。整首诗主要是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古代圣贤精神的崇高评价和自己的追求,堪称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 背诵
-
谒夷齐庙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闲游曲江》之一,表达了他对古圣、正直、忠诚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段描述了白居易登上孤竹山,…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闲游曲江》之一,表达了他对古圣、正直、忠诚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段描述了白居易登上孤竹山,心中感慨万千,思念着古时的圣贤。在荒山之上,他看到了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些山椒,路过的行人们都非常恭敬地走过去。这里暗示着古代先贤对于品德的崇尚和礼仪的重视。 第二段中,白居易回顾自己的经历,说自己虽然也拥有一定的权位和地位,但他从不肯附和那些虐政的统治者,宁可饱受飢寒而不失节操。他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姓氏,应该是指他的两个兄弟,说明他们同样秉承了家族中传承下来的正义精神。 第三段中,白居易说自己虽然不是古代的圣贤,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后世的楷模,为人所学习。他强调自己遵循的是正道,既然做人就应该秉承这种正道,不为名利所动。 第四段中,白居易将自己的命运与古代楚国的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他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他认为只有遵循良心、不向权贵低头,才能够保持自己的耿介之心。 最后一段是白居易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意思是说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品德和信念,得到神明的赞赏和垂顾。整首诗主要是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古代圣贤精神的崇高评价和自己的追求,堪称唐代诗歌中的佳作。折叠 -
顾炎武
顾炎武(1618-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初名绎,字宁人,江苏昆山人,经两个朝代均没做官,他学问广博,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搜集材料,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天文、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在哲学上…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谒夷齐庙原文,谒夷齐庙翻译,谒夷齐庙赏析,谒夷齐庙阅读答案,出自顾炎武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819596.html
诗词类别
顾炎武的诗词
- 《千官 其二》
-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
- 《江上 其一》
- 《晋王府》
- 《咏史 其二》
- 《张饶州允抡山中弹琴》
- 《潍县 其二》
-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 其二》
- 《邹平张公子万斛园上小集各赋一物得桔槔》
- 《李定自延平归赍至御扎》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