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六首 其四

作者:释函可      朝代:明朝
咏花六首 其四原文
相看到得日斜无,只恐丛空眼亦枯。蝶死不知花是梦,林莺何必苦招呼。
咏花六首 其四拼音解读
xiàng kàn dào xié
zhī kǒng cóng kōng yǎn
dié zhī huā shì mèng
lín yīng zhā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相看到得日斜无”,表示两个人已经相互注视着很长时间,但时间已过去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这里的“相看”不仅仅是指肉眼的看着,还包含了心灵上的交流。 第二句“只恐丛空眼亦枯”,指作者害怕他们之间的缘分也就此消失,曾经燃烧的激情和希望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散。 第三句“蝶死不知花是梦”,意味着蝴蝶在追求美丽的花朵时,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追求一个虚幻的梦境。这里的“花是梦”指的是一些事实上不存在或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最后一句“林莺何必苦招呼”,表示林莺唱歌并不一定要被别人听到,也没有必要刻意地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努力。这也许是作者对那些不断展示自己、却不真正理解内在价值的人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的逝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正价值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咏花六首 其四诗意赏析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相看到得日斜无”,表示两个人已经相互注视着很长时间,但时间已过…展开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相看到得日斜无”,表示两个人已经相互注视着很长时间,但时间已过去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这里的“相看”不仅仅是指肉眼的看着,还包含了心灵上的交流。 第二句“只恐丛空眼亦枯”,指作者害怕他们之间的缘分也就此消失,曾经燃烧的激情和希望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散。 第三句“蝶死不知花是梦”,意味着蝴蝶在追求美丽的花朵时,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追求一个虚幻的梦境。这里的“花是梦”指的是一些事实上不存在或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最后一句“林莺何必苦招呼”,表示林莺唱歌并不一定要被别人听到,也没有必要刻意地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努力。这也许是作者对那些不断展示自己、却不真正理解内在价值的人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的逝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正价值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折叠

作者介绍

释函可 释函可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详情

咏花六首 其四原文,咏花六首 其四翻译,咏花六首 其四赏析,咏花六首 其四阅读答案,出自释函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96352.html

诗词类别

释函可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