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干舟中偶成
- 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
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
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
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南秋日的景象,描写了渔夫、船夫、孀妇等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在整个诗歌中,自然景观与人生命的不同层面得到了融合。 在第一联中,“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描述了周围景色的美丽和多样性。接下来的两句话“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则描绘了渔夫的贫苦以及孤独。第二联中,“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表现了船夫清晨出海工作的情景,而“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残酷。第三联中,“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描述了孀妇的悲惨遭遇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最后一联,“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则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篇诗歌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情感的描写来表达一种韵味深沉的美感。它不仅展现了江南的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沉思。
- 背诵
-
馀干舟中偶成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南秋日的景象,描写了渔夫、船夫、孀妇等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在整个诗歌中,自然景观与人生命的不同层面得…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南秋日的景象,描写了渔夫、船夫、孀妇等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在整个诗歌中,自然景观与人生命的不同层面得到了融合。 在第一联中,“芦花如雪枫叶丹,石崖细菊花班班。”描述了周围景色的美丽和多样性。接下来的两句话“渔翁收钓烟水寒,栖乌哑哑啼夜阑”则描绘了渔夫的贫苦以及孤独。第二联中,“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表现了船夫清晨出海工作的情景,而“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残酷。第三联中,“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描述了孀妇的悲惨遭遇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最后一联,“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则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篇诗歌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情感的描写来表达一种韵味深沉的美感。它不仅展现了江南的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沉思。折叠 -
龚敩
明江西铅山人。洪武时以明经分教广信,以荐入为四辅官,未几致仕。复起为国子司业,历祭酒。坐放诸生假不奏闻,免。有《鹅湖集》、《经野类钞》。…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馀干舟中偶成原文,馀干舟中偶成翻译,馀干舟中偶成赏析,馀干舟中偶成阅读答案,出自龚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91102.html
诗词类别
龚敩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