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茶

作者:元稹      朝代:唐朝
一七令·茶原文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七令·茶拼音解读
chá
xiāng
nèn
shī
ài sēng jiā
niǎn diāo bái
luó zhī hóng shā
yáo jiān huáng ruǐ
wǎn zhuǎn chén huā
hòu yāo péi míng yuè
chén qián duì cháo xiá
jìn jīn rén juàn
jiāng zhī zuì hòu kān ku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铫:煎茶器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背诵
写茶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一七令·茶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茶的美妙之处,它是由香叶和嫩芽制成的,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同时也深受僧侣们的钟爱。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如…展开
这首诗歌描写了茶的美妙之处,它是由香叶和嫩芽制成的,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同时也深受僧侣们的钟爱。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如碾、雕、罗织等,最终萃取出黄蕊色的香液,倒入碗中,泛起曲尘花的漩涡。夜晚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品茶,欣赏明月;清晨则可以独自静坐,赏朝霞。饮茶能够洗涤掉古今所有的烦恼,让人心境宁静,但也应该注意适量,不可沉迷。折叠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详情

一七令·茶原文,一七令·茶翻译,一七令·茶赏析,一七令·茶阅读答案,出自元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80127.html

诗词类别

元稹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