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作者:徐俯      朝代:宋朝
咏史原文
楚汉分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藉,项伯胡颜肯姓刘。
咏史拼音解读
chǔ hàn fèn zhēng biàn shì yōu
dōng guī hóng 鸿 gōu
zhèng jūn míng jiè
xiàng yán kěn xìng li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句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借用了历史上楚汉争霸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在乱世中各种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第一句“楚汉分争辨士忧”,意味着当楚国和汉国之间争霸时,许多才学高尚的人们感到痛苦和忧虑。 第二句“东归那复割鸿沟”,指出在战争中造成的隔阂和分裂是很难弥合的。 第三句“郑君立义不名藉”,提到了一个身份高贵,品德高尚却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上的郑国公。 最后一句“项伯胡颜肯姓刘”,则描述了项羽因为功高盖主而失去权力,选择投降汉朝,并且接受了新的姓氏刘的情景。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的时代,人们在战争中难以保全自己身份与尊严,需要做出艰难的取舍和决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咏史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借用了历史上楚汉争霸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在乱世中各种人物所面临的困…展开
这首诗句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借用了历史上楚汉争霸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在乱世中各种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第一句“楚汉分争辨士忧”,意味着当楚国和汉国之间争霸时,许多才学高尚的人们感到痛苦和忧虑。 第二句“东归那复割鸿沟”,指出在战争中造成的隔阂和分裂是很难弥合的。 第三句“郑君立义不名藉”,提到了一个身份高贵,品德高尚却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上的郑国公。 最后一句“项伯胡颜肯姓刘”,则描述了项羽因为功高盖主而失去权力,选择投降汉朝,并且接受了新的姓氏刘的情景。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的时代,人们在战争中难以保全自己身份与尊严,需要做出艰难的取舍和决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折叠

作者介绍

徐俯 徐俯 徐俯(1075~1141)宋朝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徐俯是宋朝江西派著名诗人之…详情

咏史原文,咏史翻译,咏史赏析,咏史阅读答案,出自徐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68357.html

诗词类别

徐俯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