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黄山院

作者:杨亿      朝代:宋朝
留题黄山院原文
禾黍离离一径通,游人揽辔即过從。
趁齐绸缎鸟闻疏磬,出定高僧见偃松。
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
昔年曾此题名处,素壁欹斜翠藓重。
留题黄山院拼音解读
shǔ jìng tōng
yóu rén lǎn pèi guò cóng
chèn chóu duàn niǎo wén shū qìng
chū dìng gāo sēng jiàn yǎn sōng
jìng dēng níng diàn 殿
yán liū bèng qián fēng
nián céng míng chù
xié cuì xiǎn zhò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走过一条通往远方的小径,穿过稻田和麦田。他经过了一座寺庙,在那里听到了敲打梵钟的声音,并有机会与高僧见面。接着,夜晚来临了,他在古老的殿堂里点亮了灯笼,欣赏着静谧的氛围。最后,他回想起自己曾在这里题写名字并画图的经历,看到当年的作品已被翠绿的苔藓所覆盖,而墙壁也不再平整,略带倾斜。 诗人通过描述一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感觉和人生之旅中的转变。诗人在表达无常性和变化的同时,也表现了对遗留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和尊重。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留题黄山院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走过一条通往远方的小径,穿过稻田和麦田。他经过了一座寺庙,在那里听到了敲打梵钟的声音,并有机会与高僧…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走过一条通往远方的小径,穿过稻田和麦田。他经过了一座寺庙,在那里听到了敲打梵钟的声音,并有机会与高僧见面。接着,夜晚来临了,他在古老的殿堂里点亮了灯笼,欣赏着静谧的氛围。最后,他回想起自己曾在这里题写名字并画图的经历,看到当年的作品已被翠绿的苔藓所覆盖,而墙壁也不再平整,略带倾斜。 诗人通过描述一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感觉和人生之旅中的转变。诗人在表达无常性和变化的同时,也表现了对遗留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和尊重。折叠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少有才名。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文。《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有传。相传其为文风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毫不辍。性耿介,尚名节。与刘筠、钱惟演等时相唱和,为「西昆体」代表作…详情

留题黄山院原文,留题黄山院翻译,留题黄山院赏析,留题黄山院阅读答案,出自杨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55301.html

诗词类别

杨亿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