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寺看活石

作者:徐渭      朝代:明朝
法相寺看活石原文
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可还。
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閒。
法相寺看活石拼音解读
lián huā zài shuǐ
fèn qīng shān
jìng shé suī néng
fēng hái
liàng shí zhǎng
wèn zhú dào wān
guài yān xié
míng cháo kǒng wèi j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在描绘一位行者在山林间寻找莲花、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景象和心情。具体的含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首句“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描绘了行者一开始看到的景象:在水中本应生长的莲花却并不在那里,取而代之的是青山与茂密的树叶。这里可能也隐喻着事物不一定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式出现。 - 第二句“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可还”,则表达了行者对于探索的渴望与困惑。尽管他已经在小径上前进,但是面对复杂、交错的山峰,他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无法回到最初的位置。 - 第三句“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则显示了行者的进一步探索。他采集了蒲草量度水深,寻访竹子去处,试图更全面地了解这片自然环境。 - 最后两句“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閒”,则传递出行者的旅途之艰辛和迷茫。他已经走了很长时间,甚至耽误了时光,却仍未找到自己寻求的答案。这里的“淹斜日”也许暗示着行者将要面对黑夜和新的挑战。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法相寺看活石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描绘一位行者在山林间寻找莲花、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景象和心情。具体的含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首句“莲…展开
这首诗是在描绘一位行者在山林间寻找莲花、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景象和心情。具体的含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首句“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描绘了行者一开始看到的景象:在水中本应生长的莲花却并不在那里,取而代之的是青山与茂密的树叶。这里可能也隐喻着事物不一定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式出现。 - 第二句“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可还”,则表达了行者对于探索的渴望与困惑。尽管他已经在小径上前进,但是面对复杂、交错的山峰,他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无法回到最初的位置。 - 第三句“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则显示了行者的进一步探索。他采集了蒲草量度水深,寻访竹子去处,试图更全面地了解这片自然环境。 - 最后两句“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閒”,则传递出行者的旅途之艰辛和迷茫。他已经走了很长时间,甚至耽误了时光,却仍未找到自己寻求的答案。这里的“淹斜日”也许暗示着行者将要面对黑夜和新的挑战。折叠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详情

法相寺看活石原文,法相寺看活石翻译,法相寺看活石赏析,法相寺看活石阅读答案,出自徐渭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35412.html

诗词类别

徐渭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