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

作者:王弘诲      朝代:明朝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原文
适志归来张翰舟,剡溪相访道何由。行藏且自亲猿鹤,得失从人唤马牛。
怪事可能书咄咄,安居何处记休休。赐环明主应留意,莫赋离骚易感愁。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拼音解读
shì zhì guī lái zhāng hàn zhōu
yǎn xiàng fǎng 访 dào yóu
háng cáng qiě qīn yuán
shī cóng rén huàn niú
guài shì néng shū duō duō
ān chù xiū xiū
huán míng zhǔ yīng liú
sāo gǎn ch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张翰在游玩后归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思念,以及游荡人生的感叹。诗中提到剡溪,是浙江省淳安县的一条河流,也被称为“钱塘江之源”,因其山水秀美而闻名。 作者在诗中提到自己游荡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动物为伴,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但他也意识到游荡的不稳定性和孤独的代价,并希望能够得到明主的关注和支持。最后,他提到“莫赋离骚易感愁”,暗示自己可能无法如屈原那样写出悲怨离绪的离骚之作,仍需努力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张翰在游玩后归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思念,以及游荡人生的感叹。诗中提到剡溪,是浙江省淳安县的一条河流,也被…展开
这首诗是张翰在游玩后归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思念,以及游荡人生的感叹。诗中提到剡溪,是浙江省淳安县的一条河流,也被称为“钱塘江之源”,因其山水秀美而闻名。 作者在诗中提到自己游荡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动物为伴,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但他也意识到游荡的不稳定性和孤独的代价,并希望能够得到明主的关注和支持。最后,他提到“莫赋离骚易感愁”,暗示自己可能无法如屈原那样写出悲怨离绪的离骚之作,仍需努力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折叠

作者介绍

王弘诲 王弘诲 (1542—?)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详情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原文,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翻译,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赏析,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阅读答案,出自王弘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29468.html

诗词类别

王弘诲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