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行赠毛锡朋
- 凤兮凤兮,何睹之艰。一出于虞廷,再鸣于岐山。迩来三四千年间,寂寥兮不闻不见,徒闻凡鸟声间间。
梧桐兮萋萋,竹实兮离离。迟尔之来兮,览德辉而下之。
一鸣兮使我朝廷清,法度贞,三台明润无搀枪。再鸣兮使我四海平,礼俗成,百蛮朝贡无甲兵。
鸟中之凤人中豪,河东之薛隆中庞。谢家池上名俱高,毛翁之鸣当云霄。
有雏丹穴文九苞,龙文燕颔谁可曹。毛生毛生真凤毛,一鸣兮再鸣兮,吾将侧耳听尔于明盛之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凤凰的特征和历史地位,以及它对朝廷和社会的影响。诗中提到了凤凰从虞国到岐山再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但它们的存在却很难被感知到,只能听到其他普通鸟儿的声音。 接着,诗人用梧桐和竹子来比喻凤凰的美丽,它们的出现可以让政府清明、法治得以贯彻,使全国上下和睦安定,百姓尊礼重教而不是依靠武力。因为凤凰象征着高贵和权力,就像人类中的精英一样。 最后,诗人谈到了一些与凤凰相关的名字,如薛隆,谢家等,他们都是有名望或者享有盛誉的人物。诗人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凤凰的神话故事,如毛翁之鸣和丹穴文九苞等,以突显凤凰的重要性。 整首诗充满了对凤凰的赞美之情和对其地位的崇拜,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怀念。
- 背诵
-
凤雏行赠毛锡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凤凰的特征和历史地位,以及它对朝廷和社会的影响。诗中提到了凤凰从虞国到岐山再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但它…展开这首诗描述了凤凰的特征和历史地位,以及它对朝廷和社会的影响。诗中提到了凤凰从虞国到岐山再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但它们的存在却很难被感知到,只能听到其他普通鸟儿的声音。 接着,诗人用梧桐和竹子来比喻凤凰的美丽,它们的出现可以让政府清明、法治得以贯彻,使全国上下和睦安定,百姓尊礼重教而不是依靠武力。因为凤凰象征着高贵和权力,就像人类中的精英一样。 最后,诗人谈到了一些与凤凰相关的名字,如薛隆,谢家等,他们都是有名望或者享有盛誉的人物。诗人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凤凰的神话故事,如毛翁之鸣和丹穴文九苞等,以突显凤凰的重要性。 整首诗充满了对凤凰的赞美之情和对其地位的崇拜,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怀念。折叠 -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朝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凤雏行赠毛锡朋原文,凤雏行赠毛锡朋翻译,凤雏行赠毛锡朋赏析,凤雏行赠毛锡朋阅读答案,出自王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24153.html
诗词类别
王鏊的诗词
- 《次韵文徵明见赠之作》
-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一 杨柳青舟中见月》
- 《赠何医士》
- 《匏庵因菜根之句复次前韵和之》
- 《至乐楼诗为大学士费公赋》
- 《恩赐玉带麒麟服 其二》
- 《病起》
- 《登龙门次师陈韵》
- 《送陈尧弼知会稽》
- 《忆秉之 其七》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