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司训考妣双挽

作者:谢迁      朝代:明朝
苏司训考妣双挽原文
荣荣堂北萱,零落秋霜蚤。依依爱日心,但愿椿不老。
养志夙所欣,儒官讵云小。东平来讣音,别驾殒中道。
椿庭回首空,此恨终天抱。风木号慈乌,哑哑彻昏晓。
苏司训考妣双挽拼音解读
róng róng táng běi xuān
líng luò qiū shuāng zǎo
ài xīn
dàn yuàn chūn 椿 lǎo
yǎng zhì suǒ xīn
guān yún xiǎo
dōng píng lái yīn
bié jià yǔn zhōng dào
chūn 椿 tíng huí shǒu kōng
hèn zhōng tiān bào
fēng hào
chè hūn xiǎ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北萱”、“秋霜”和“风木号慈乌”等形象都是暗示时间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意象。 第一节提到的“荣荣堂北萱”指的是在荣府门前生长的萱草,已经开始凋零;而“但愿椿不老”表达了作者��望能够像椿树一样经久不衰,永葆青春的心愿。 第二节主要讲述了东平守臣殉职的消息,以及对其殉职的哀悼。第三节则是作者回首过往时的感叹,认为时间过得太快,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岁月留下的沧桑感。 最后一句“哑哑彻昏晓”,则暗示着多少人的不舍之情,如同乌鸦啼鸣般响彻整个昏暗的天空。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伤和悲凉之意,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的无奈感。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苏司训考妣双挽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北萱”、“秋霜”和“风木号慈乌”等形象都是暗示时间流逝和…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北萱”、“秋霜”和“风木号慈乌”等形象都是暗示时间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意象。 第一节提到的“荣荣堂北萱”指的是在荣府门前生长的萱草,已经开始凋零;而“但愿椿不老”表达了作者��望能够像椿树一样经久不衰,永葆青春的心愿。 第二节主要讲述了东平守臣殉职的消息,以及对其殉职的哀悼。第三节则是作者回首过往时的感叹,认为时间过得太快,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岁月留下的沧桑感。 最后一句“哑哑彻昏晓”,则暗示着多少人的不舍之情,如同乌鸦啼鸣般响彻整个昏暗的天空。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伤和悲凉之意,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折叠

作者介绍

谢迁 谢迁 (1449—1531)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详情

苏司训考妣双挽原文,苏司训考妣双挽翻译,苏司训考妣双挽赏析,苏司训考妣双挽阅读答案,出自谢迁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22066.html

诗词类别

谢迁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