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
- 长空淡淡秋气凉,金台红叶飘清霜。词林有士荷恩宠,衣锦翩翩归故乡。
故乡迢递在何处,云水微茫隔烟雾。一尊酒尽情更赊,三叠歌残留不住。
绣鞍金勒王花骢,洋洋意气如晴虹。官河初泛过瀛海,眼前景物应无穷。
岱宗磅礴亘邹鲁,人物衣冠自今古。梁山奕奕神禹功,千载奇踪在西楚。
钱塘月落潮正平,吴歌越语相间声。买鱼沽酒且为乐,吊古兴怀无限情。
兰桡桂棹疾如矢,风正波平日千里。望中闽峤白云边,笑指乡关在伊迩。
维时溪上梅花开,花间喜迓扁舟回。绮筵交错列华馔,紫霞潋滟浮金杯。
锦衣绚耀已如此,光被松楸及桑梓。焚黄既毕早趋朝,忠孝兼全孰堪比。
嗟予衰老白发多,滥叨厚禄居銮坡。三朝自幸沐优渥,涓埃未效将如何。
今晨送子转悽恻,聊写长歌壮行色。到家故旧若相过,为道年来重相忆。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归乡之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过去历史文化的回忆。在文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景色描写和历史典故来表达他对家乡、国家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先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长空清凉,金台红叶,表现出他深厚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流逝的思考。然后诗人写到自己在词林得到荣宠,衣锦还乡,但是却不知道故乡在哪里,只见云水茫茫。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买鱼沽酒、吊古兴怀等场景,表达他对于故乡、过往岁月的思念和感伤。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些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如王花骢、岱宗、梁山等,以此来抒发他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最后,诗人望家乡,看到白云边有故乡的关口,内心充满着欢喜与期待。 整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描写手法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他对于故乡、过去岁月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和思考。
- 背诵
-
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归乡之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过去历史文化的回忆。在文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景色描写和历史典故来表达他对…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归乡之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过去历史文化的回忆。在文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景色描写和历史典故来表达他对家乡、国家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先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长空清凉,金台红叶,表现出他深厚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流逝的思考。然后诗人写到自己在词林得到荣宠,衣锦还乡,但是却不知道故乡在哪里,只见云水茫茫。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买鱼沽酒、吊古兴怀等场景,表达他对于故乡、过往岁月的思念和感伤。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些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如王花骢、岱宗、梁山等,以此来抒发他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最后,诗人望家乡,看到白云边有故乡的关口,内心充满着欢喜与期待。 整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描写手法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他对于故乡、过去岁月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和思考。折叠 -
杨荣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原文,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翻译,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赏析,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阅读答案,出自杨荣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16034.html
诗词类别
杨荣的诗词
- 《题邓伯道弃儿图》
- 《送梁本之纪善赴鲁府》
- 《重庆堂为御史崔仲玉赋》
- 《元夕赐观灯(三首)》
- 《神功圣德诗一十五首 其十四 赐观射虎》
- 《题闽岭春晴送贡生刘景韶之京》
- 《元夕赐观灯 其一》
- 《墨兰 其二》
- 《题折枝翎毛四首 其一 山桃画眉》
- 《华山和唐崔颢韵》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