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诸子限韵

作者:张煌言      朝代:明朝
七夕同诸子限韵原文
七夕明河带露痕,惊秋长自问天孙;斗间槎到应非误,壁上梭腾且莫论!
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
七夕同诸子限韵拼音解读
míng dài hén
jīng qiū zhǎng wèn tiān sūn
dòu jiān chá dào yīng fēi
shàng suō téng qiě lùn
xìng zhì zhèng jiǎ
chóu duō nòng yín zūn
nián nián shāng bié
yǒu 西 fēng shí yu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牛郎织女节”,源自古代民间故事。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祈愿爱情美满、幸福长久。 诗中的“明河带露痕”和“壁上梭腾且莫论”指的是织女在银河边上织布的场景。而“惊秋长自问天孙”则是对文化传说的引用,表示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要得到天孙的许可。 诗人提到“斗间槎到应非误”,表示织女能够准确地在银河上织出细致的图案。而“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则是希望人们在七夕节时不要过于忧愁,而应该享受美好的时刻。 最后,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他感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让人想起离别,只有听着西风吹拂,才会触发回忆故园的情感。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七夕同诸子限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牛郎织女节”,源自古代民间故事。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祈愿爱情美…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牛郎织女节”,源自古代民间故事。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祈愿爱情美满、幸福长久。 诗中的“明河带露痕”和“壁上梭腾且莫论”指的是织女在银河边上织布的场景。而“惊秋长自问天孙”则是对文化传说的引用,表示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要得到天孙的许可。 诗人提到“斗间槎到应非误”,表示织女能够准确地在银河上织出细致的图案。而“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则是希望人们在七夕节时不要过于忧愁,而应该享受美好的时刻。 最后,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他感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让人想起离别,只有听着西风吹拂,才会触发回忆故园的情感。折叠

作者介绍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宁波人,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包围南京,不果,后因郑兵败而退于浙东一带,不久被俘身亡。…详情

七夕同诸子限韵原文,七夕同诸子限韵翻译,七夕同诸子限韵赏析,七夕同诸子限韵阅读答案,出自张煌言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78498.html

诗词类别

张煌言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