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

作者:金幼孜      朝代:明朝
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原文
公本布衣士,世家在东吴。襟怀敌冰玉,所乐琴与书。
牙签插满架,中有万卷储。潜心究坟典,隽泳周孔腴。
矻矻忘岁年,昼夜穷卷舒。兴来操孤桐,逸气凌八区。
寒泉出幽谷,清飙汎庭除。一弹复一咏,沛然乐有馀。
栖迟三十载,仁仰恒晏如。一朝去乡里,声价重璠玙。
载笔青锁闼,待诏承明庐。光华依日月,荷沐恩宠殊。
蹇予沗侍从,出入联佩琚。朝回访官舍,文字聊足娱。
弦琴坐芳树,洗盏酌清酤。白鹤为起舞,酣歌剧欢呼。
嗟彼寰中人,此乐谁能俱。惟公与我辈,职业侪文儒。
乾坤并生育,雨露均涵濡。感此圣恩厚,补报将焉图。
愿言竭忠荩,白首期无渝。
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拼音解读
gōng běn shì
shì jiā zài dōng
jīn huái 怀 bīng
suǒ qín shū
qiān chā mǎn jià
zhōng yǒu wàn juàn chǔ
qián xīn jiū fén diǎn
jùn yǒng zhōu kǒng
wàng suì nián
zhòu qióng juàn shū
xìng lái cāo tóng
líng
hán quán chū yōu
qīng biāo tíng chú
dàn yǒng
pèi rán yǒu
chí sān shí zǎi
rén yǎng héng yàn
cháo xiāng
shēng jià zhòng fán
zǎi qīng suǒ
dài zhào chéng míng
guāng huá yuè
ēn chǒng shū
jiǎn pāng shì cóng
chū lián pèi
cháo huí fǎng 访 guān shě
wén liáo
xián qín zuò fāng shù
zhǎn zhuó qīng
bái wéi
hān huān
jiē huán zhōng rén
shuí néng
wéi gōng bèi
zhí chái wén
qián kūn bìng shēng
jūn hán
gǎn shèng ēn hòu
bào jiāng yān
yuàn yán jié zhōng jìn
bái shǒ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好学的布衣士人,他居住在东吴世家。他的内心充满敌对的冰玉之情,喜欢音乐和书籍。他的书架上堆放着无数书籍,包括古代的经典文献。他专注于研究古墓和经典文献,颇有成就。 他忘却时光,白天黑夜工作,精神奋发,独步八方,寻找灵感。他的音乐和歌唱能够浪漫地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感情,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他的文化底蕴被人们所崇敬,声誉远扬,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尊重。他生活在一个荣耀和仁爱的时代,时刻感恩并竭力回报社会。 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永远忠诚,并且希望自己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智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好学的布衣士人,他居住在东吴世家。他的内心充满敌对的冰玉之情,喜欢音乐和书籍。他的书架上堆放着无数书籍,…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好学的布衣士人,他居住在东吴世家。他的内心充满敌对的冰玉之情,喜欢音乐和书籍。他的书架上堆放着无数书籍,包括古代的经典文献。他专注于研究古墓和经典文献,颇有成就。 他忘却时光,白天黑夜工作,精神奋发,独步八方,寻找灵感。他的音乐和歌唱能够浪漫地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感情,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他的文化底蕴被人们所崇敬,声誉远扬,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尊重。他生活在一个荣耀和仁爱的时代,时刻感恩并竭力回报社会。 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永远忠诚,并且希望自己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智慧。折叠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详情

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原文,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翻译,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赏析,乐琴书处为沈民则学士赋阅读答案,出自金幼孜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72472.html

诗词类别

金幼孜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