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哥石砚歌(有序)
- 朱舍人芾见滩哥石砚禁中,遂摹榻一本,装褫成轴,悬之
书斋,命予作歌,填其空处。
朱君嗜古米黼同,三代彝器藏心胸。
滩哥古砚近获见,惊喜奚翅逢黄琮。
研煤敷纸巧摹榻,访我一一陈始终。
有唐四叶崇象教,梵僧航海来番禺。
手持贝叶写健相,翻译华竺谈玄空。
辞义幽深众莫识,当时授笔唯房融。
砚中淋漓墨花湿,助演真乘诚有功。
爱其厚重为题识,七月七日元神龙。
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袤将四尺广逾半,作镇弗迁犹华嵩。
涉唐入宋岁五百,但见宝气浮晴虹。
南渡群公竞赏识,氏名环列萦秋虫。
朔元虽以实内府,弃置但使烟埃封。
方今圣人重文献,毡蒙舟载来江东。
风磨雨濯露精彩,奉敕舁入文华宫。
宫中日昃万軿暇,侍臣左右咸云从。
紫端玄歙尽斥去,欣然为此同重瞳。
重瞳一顾光照日,天章奎画分纤秾。
有才沉薶恨已久,石如能语夸奇逢。
维昔成周全盛日,兑戈彻衣并大弓。
藏诸天府遗孙子,用以镇国照无穷。
愿将斯砚传万世,什袭不下古鼎钟。
上明文德化八极,下书宽诏苏疲癃。
君方执笔掌纶诰,愿以此言闻帝聪。
老臣作歌在何日,洪武戊午当严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古代文人朱舍人芾见到了一块珍贵的石砚,并将其摹制成轴,用于书斋装饰。他命予填写轴上空白处的歌词。滩哥是他的友人,也喜欢收藏古董彝器。他最近得到一件稀有的古砚,非常高兴,并邀请朱舍人到他的家中观赏收藏。两人在一起观赏古物,同时交流各自的知识和兴趣。其中提到了唐代四叶崇象教、梵僧航海来中国、华竺传教等历史事件和人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共同表达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朱舍人芾非常喜欢这块石砚的厚重感,因此写下了题识。他还描述了这块石砚被雕刻出来时经历的过程,以及在历史上的传承。最后,他希望这块石砚能够传世,成为镇国之宝,永远保存下去。整篇诗歌充满了对于文化艺术的推崇和珍视,也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背诵
-
滩哥石砚歌(有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古代文人朱舍人芾见到了一块珍贵的石砚,并将其摹制成轴,用于书斋装饰。他命予填写轴上空白处的歌词。滩哥是他…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古代文人朱舍人芾见到了一块珍贵的石砚,并将其摹制成轴,用于书斋装饰。他命予填写轴上空白处的歌词。滩哥是他的友人,也喜欢收藏古董彝器。他最近得到一件稀有的古砚,非常高兴,并邀请朱舍人到他的家中观赏收藏。两人在一起观赏古物,同时交流各自的知识和兴趣。其中提到了唐代四叶崇象教、梵僧航海来中国、华竺传教等历史事件和人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共同表达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朱舍人芾非常喜欢这块石砚的厚重感,因此写下了题识。他还描述了这块石砚被雕刻出来时经历的过程,以及在历史上的传承。最后,他希望这块石砚能够传世,成为镇国之宝,永远保存下去。整篇诗歌充满了对于文化艺术的推崇和珍视,也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折叠 -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滩哥石砚歌(有序)原文,滩哥石砚歌(有序)翻译,滩哥石砚歌(有序)赏析,滩哥石砚歌(有序)阅读答案,出自宋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32607.html
诗词类别
宋濂的诗词
- 《别义门》
-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三 昭义节度使李筠据泽潞弗服上御六师平之为斮老雄第三》
- 《题新竹图送张齐贤 其二》
- 《阳翟新 其四》
- 《和王内翰见怀韵二首 其二》
-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 其七 彻豆奏嘉禾之曲》
- 《赠刘俊民先辈》
-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
- 《寄远曲 其二》
- 《望钟山作简周先辈》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