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
- 又悤悤、负了饯春杯,梦翼落丰台。想镫唇泥影,镜心写恨,一样愁怀。
为我飞蓬蕉萃,珠桂费安排。记否双栖约,藤阴斜街。
见说长安花好,奈感时溅泪,倦眼慵抬。便金门挟策,惭愧济时才。
笑虚名、凤池迢递,但为君、珍重博花钗。聊寄慰、几行珠字,翠锁眉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句出自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诗中表达了女主角离别时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她与意中人的相遇和别离。 第一句“又悤悤、负了饯春杯,梦翼落丰台。”描述女主角的心情很慌乱,她在送客时喝了最后一杯酒,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惆怅,就像是梦中的蝴蝶落在了丰台上。 第二句“想镫唇泥影,镜心写恨,一样愁怀。”女主角回到家中后,依旧难以平静,心里充满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和爱恋之情。 第三句“为我飞蓬蕉萃,珠桂费安排。记否双栖约,藤阴斜街。”女主角希望能够早日与心爱的人团聚,为此她费尽心思地安排了一些美好的场景,同时也期待再次与他相会。 第四句“见说长安花好,奈感时溅泪,倦眼慵抬。”女主角听人说起长安的美景,但她却无心欣赏,只感到了分别之痛,泪水悄然滑落。 第五句“便金门挟策,惭愧济时才。”女主角决定要努力改变自己,争取早日与心爱之人相会,不再错失良机。 第六句“笑虚名、凤池迢递,但为君、珍重博花钗。聊寄慰、几行珠字,翠锁眉开。”女主角将自己的情感写在珠子上送给意中人,并祝愿他能珍重这份感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 背诵
-
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出自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诗中表达了女主角离别时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她与意中人的相遇和别离。…展开这首诗句出自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诗中表达了女主角离别时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她与意中人的相遇和别离。 第一句“又悤悤、负了饯春杯,梦翼落丰台。”描述女主角的心情很慌乱,她在送客时喝了最后一杯酒,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惆怅,就像是梦中的蝴蝶落在了丰台上。 第二句“想镫唇泥影,镜心写恨,一样愁怀。”女主角回到家中后,依旧难以平静,心里充满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和爱恋之情。 第三句“为我飞蓬蕉萃,珠桂费安排。记否双栖约,藤阴斜街。”女主角希望能够早日与心爱的人团聚,为此她费尽心思地安排了一些美好的场景,同时也期待再次与他相会。 第四句“见说长安花好,奈感时溅泪,倦眼慵抬。”女主角听人说起长安的美景,但她却无心欣赏,只感到了分别之痛,泪水悄然滑落。 第五句“便金门挟策,惭愧济时才。”女主角决定要努力改变自己,争取早日与心爱之人相会,不再错失良机。 第六句“笑虚名、凤池迢递,但为君、珍重博花钗。聊寄慰、几行珠字,翠锁眉开。”女主角将自己的情感写在珠子上送给意中人,并祝愿他能珍重这份感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折叠 -
吴昌绶
吴昌绶,字伯宛,一字甘遁,号印臣,晚号松邻,仁和人。光绪丁酉举人,内阁中书。有《松邻遗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原文,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翻译,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赏析,八声甘州·山荷邮词见怀,感而和之,即寄闺人阅读答案,出自吴昌绶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24122.html
诗词类别
吴昌绶的诗词
- 《高阳台·閒庭风起,草际飘坠,词笺题曰:新正小雨。不识何人作,依韵和之》
- 《南歌子》
- 《藏园求佳朮见贻适志盦遣送绿菊病枕裁笺以答嘉惠》
- 《芳草渡·旅窗无俚,再拈美成韵,寄怀闺人》
- 《莺啼序·津门羁迹,七度蟾圆。今将南去,临岐惘惘。用梦窗韵赋此,留示同人》
- 《浣溪纱·余春如驶,支绪可怜。抽毫写怨,以寄所怀。迟字一叶,回肠荡气。知音者将谓之何》
- 《鬲溪梅》
- 《浣溪纱·伤时感事,倚醉杂题》
- 《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
- 《为庄思缄题秋窗述旧图 其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