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
- 我辞五羊来,老气凌云浮。意谓此孽丑,端可一战收。
秋初抵韶阳,事有大不侔。主将恣贪暴,田里多怨愁。
军马晨星稀,盗贼春云稠。倏围响石砦,穷迫已可忧。
又闻湖南陈,围困连桂州。谭侯弃南雄,笃意归旧丘。
牒报关外寇,复有开韶谋。民情堪恟恟,俨如浪中舟。
乞师与请粮,使者交庭陬。蹇余持空拳,无可应其求。
虽云百冗集,乌足回其头?精神强奋迅,随意相应酬。
或诱以好爵,或赉以银瓯。或时纠民丁,相予执戈矛。
南北各有事,惟幄聊运筹。胸次日扰扰,回首已仲秋。
连桂忽报捷,杀贼如星流。州城虽无恙,民物日已偷。
皇天实相我,幸不贻时羞。所嗟响石砦,竟为贼俘囚。
援兵既不利,与贼空为雠。桓桓蒙将军,忠义谁与俦?
讨贼为已任,誓灭贼乃休。雍容风鸣树,便捷鹰脱韝。
临事每千虑,为虑靡不周。聚粮辄充栋,飨士时椎牛。
意气益倾倒,士乐从之游。于时赖有此,长笑看吴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历经困难后成功讨伐盗贼的经历。他离开五羊城,身体虽已老朽,但意气风发,有志于一战而胜。他到达韶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贪暴的军队领袖,该领袖使田地充满了怨愁。作者也发现,贼寇在晨星稀疏的时候开始出没。他们攻击了响石砦,局势十分危急。同时,陈胜在湖南被围困,他一度放弃南雄,后来又返回旧丘。 此外,还有关于敌人计划入侵韶阳的情报,民众感到不安。尽管有许多请求帮助的信件被发送,但是空手奉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作者成功地召集了一支有志之士的队伍,他们以各种方式提供支持,包括欺骗敌人、捐赠粮食和武器等。最终,作者与同僚一起成功讨伐了盗匪,并保护了州城,但由于响石砦被敌人俘虏,这让他感到遗憾。最后,作者提到了士气高涨的情况,并发誓要继续对抗贼匪,直至取得胜利。
- 背诵
-
秋日即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历经困难后成功讨伐盗贼的经历。他离开五羊城,身体虽已老朽,但意气风发,有志于一战而胜。他到达韶阳,在那…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历经困难后成功讨伐盗贼的经历。他离开五羊城,身体虽已老朽,但意气风发,有志于一战而胜。他到达韶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贪暴的军队领袖,该领袖使田地充满了怨愁。作者也发现,贼寇在晨星稀疏的时候开始出没。他们攻击了响石砦,局势十分危急。同时,陈胜在湖南被围困,他一度放弃南雄,后来又返回旧丘。 此外,还有关于敌人计划入侵韶阳的情报,民众感到不安。尽管有许多请求帮助的信件被发送,但是空手奉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作者成功地召集了一支有志之士的队伍,他们以各种方式提供支持,包括欺骗敌人、捐赠粮食和武器等。最终,作者与同僚一起成功讨伐了盗匪,并保护了州城,但由于响石砦被敌人俘虏,这让他感到遗憾。最后,作者提到了士气高涨的情况,并发誓要继续对抗贼匪,直至取得胜利。折叠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秋日即事原文,秋日即事翻译,秋日即事赏析,秋日即事阅读答案,出自刘鹗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23636.html
诗词类别
刘鹗的诗词
- 《早发湴湖,驿行康铜铺》
- 《寄友,为红巾破九江府》
-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三》
- 《题东城和尚旧所赠卷后》
- 《偶成二首 其一》
-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八》
-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六》
- 《来诗》
- 《晓起》
- 《雪罢,小立二首 其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