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伯平
- 流水不腐理为至,行己之道固无异。一生乘化同所归,辄苦形骸作吾累。
区区摄生何足言,所可言者唯养气。六十始知气犹水,不舍昼夜逝非逝。
配义与道终不衰,安用养形等儿戏。伯平颇究摄生术,仁静名斋得深意。
躬行积久必有效,所患浅尝俄复弃。乐山乐水性岂殊,子果见仁吾见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讲述了生活哲学中的摄生之道,强调了养气、保健和追求长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努力遵循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精进修炼自我,以此来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标。他特别提到了六十岁以后才真正意识到“气”(指人体精神、心境状态等)的重要性,因为它与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 此外,作者也提到了“配义与道”、“安用养形”等话题,强调了在追求长寿和健康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道德伦理和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注重保健。最后,他说:“躬行积久必有效”,即只有实践和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取得摄生之道的效果。
- 背诵
-
示伯平诗意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生活哲学中的摄生之道,强调了养气、保健和追求长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努力遵循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精进…展开这首诗讲述了生活哲学中的摄生之道,强调了养气、保健和追求长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努力遵循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精进修炼自我,以此来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标。他特别提到了六十岁以后才真正意识到“气”(指人体精神、心境状态等)的重要性,因为它与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 此外,作者也提到了“配义与道”、“安用养形”等话题,强调了在追求长寿和健康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道德伦理和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注重保健。最后,他说:“躬行积久必有效”,即只有实践和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取得摄生之道的效果。折叠 -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示伯平原文,示伯平翻译,示伯平赏析,示伯平阅读答案,出自郑孝胥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11108.html
诗词类别
郑孝胥的诗词
- 《题晋安黄氏古檗山庄图》
- 《寄吕秋樵临城 其三》
- 《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 其一》
- 《八月十六日夜月下作》
- 《颠斋海棠》
- 《使日杂诗 其十五》
- 《李审言室赵孺人诗》
- 《唐元素属题清溪耕乐图》
- 《梁星海山长招陪广雅尚书两湖书院看桃花》
- 《寄韬庵》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