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咏古

作者:屈大均      朝代:清朝
诃林咏古原文
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
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诃林咏古拼音解读
xiāo sēn lín
kuí xiàng xiàng
róng shù
zhī zhī jiāo ràng
suì jiǔ gēn wéi gàn
dǎo shēng duō guài zhuàng
zhí xiāo liáng nián
bàn gǎo shén ěr wáng
xià yǒu tán jīng tán
jīng líng chǎng huǎng
tán guàn
quán yǒng yǎng yǎng
hǎi yǎn suī qián tōng
yáng fēi cháo zhǎng
sān zhuó yǒu gān
chí zuò chūn niàng
nán hàn wèi yān
yǒu zài cāng mǎng
yǐng yáo qīng
wáng shàng
guāng liú ruò xuán zhū
yíng shǒu xiàng kuàng
shì duō yán
fān láo wén jiàng
miào dào guì shén huì
xīn wǎng xi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做“萧森诃子林”的地方,其中榕树和菩提树密密地交错生长。这些树木已经在此生长多年,它们的根已经变得干燥,有时会倒塌,形成奇怪的形状。在这片林子里,有一座谈经坛,精灵在此徘徊。昙摩昔盥钵(佛教用于清洁仪式的器具)中的泉水涌动不息。 尽管海眼深藏,但涟漪依然清晰可见,而且没有像涨潮一样泛滥。人们喝三杯酒,感到非常愉悦,希望可以将之酿成美好的记忆。南汉的足迹仍然存在,无论是有还是不存在,都深深融入了沧海之中。在这里,塔影摇曳,鱼儿在王亳上游戏。光流如同玄珠般闪烁,或许可以分享给别人。佛教经文充满了寓意,需要有文艺工作者进行翻译。 最后,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与神灵相会的妙道,而无心即罔象。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诃林咏古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做“萧森诃子林”的地方,其中榕树和菩提树密密地交错生长。这些树木已经在此生长多年,它们的根已经变得干燥…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做“萧森诃子林”的地方,其中榕树和菩提树密密地交错生长。这些树木已经在此生长多年,它们的根已经变得干燥,有时会倒塌,形成奇怪的形状。在这片林子里,有一座谈经坛,精灵在此徘徊。昙摩昔盥钵(佛教用于清洁仪式的器具)中的泉水涌动不息。 尽管海眼深藏,但涟漪依然清晰可见,而且没有像涨潮一样泛滥。人们喝三杯酒,感到非常愉悦,希望可以将之酿成美好的记忆。南汉的足迹仍然存在,无论是有还是不存在,都深深融入了沧海之中。在这里,塔影摇曳,鱼儿在王亳上游戏。光流如同玄珠般闪烁,或许可以分享给别人。佛教经文充满了寓意,需要有文艺工作者进行翻译。 最后,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与神灵相会的妙道,而无心即罔象。折叠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详情

诃林咏古原文,诃林咏古翻译,诃林咏古赏析,诃林咏古阅读答案,出自屈大均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07002.html

诗词类别

屈大均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