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

作者:沈德潜      朝代:清朝
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原文
峰颠突兀睇无垠,吴楚苍茫几点尘。天地本来成逆旅,江山从古属闲身。
松门瘦石樵家路,瑶草金光道院春。惭愧玉皇香案吏,阶前暂作扫花人。
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拼音解读
fēng diān yín
chǔ cāng máng diǎn chén
tiān běn lái chéng
jiāng shān cóng shǔ xián shēn
sōng mén shòu shí qiáo jiā
yáo cǎo jīn guāng dào yuàn chūn
cán kuì huáng xiāng àn
jiē qián zàn zuò sǎo huā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时所感受到的景象和心情。 第一句“峰颠突兀睇无垠”,描绘了高山峻岭挺立于天地之间,壮观雄伟之态。第二句“吴楚苍茫几点尘”,则表现了远处的江山和云雾,形成了一种虚无缥缈、悠远深邃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天地本来成逆旅,江山从古属闲身”,用“逆旅”二字表达了人们存在于世间的无奈和彷徨,而“江山从古属闲身”则说明江山不因人而动,自有其本然之姿。 最后两句“松门瘦石樵家路,瑶草金光道院春。惭愧玉皇香案吏,阶前暂作扫花人。”则转换了情调,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羞愧之情,通过“瑶草金光”、“玉皇香案”等细节,展示出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扫花人”的平凡与自嘲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时所感受到的景象和心情。 第一句“峰颠突兀睇无垠”,描绘了高山峻岭挺立于天地之间,壮…展开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时所感受到的景象和心情。 第一句“峰颠突兀睇无垠”,描绘了高山峻岭挺立于天地之间,壮观雄伟之态。第二句“吴楚苍茫几点尘”,则表现了远处的江山和云雾,形成了一种虚无缥缈、悠远深邃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天地本来成逆旅,江山从古属闲身”,用“逆旅”二字表达了人们存在于世间的无奈和彷徨,而“江山从古属闲身”则说明江山不因人而动,自有其本然之姿。 最后两句“松门瘦石樵家路,瑶草金光道院春。惭愧玉皇香案吏,阶前暂作扫花人。”则转换了情调,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羞愧之情,通过“瑶草金光”、“玉皇香案”等细节,展示出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扫花人”的平凡与自嘲之情。折叠

作者介绍

沈德潜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朝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详情

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原文,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翻译,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赏析,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 其二阅读答案,出自沈德潜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04980.html

诗词类别

沈德潜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