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若虚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朝
赠别若虚原文
残暑霁严威,新凉酿归思。梦惊闻松声,两鬓到万事。
中情怯离别,此别仍对子。追惟初识面,宁复讣有此。
明朝舟洞庭,惊浪银山起。醉眼失湘楚,妙语淩淮泗。
我如浮水叶,遇坎当自止。行将看荆山,归老鹿门寺。
今不欠无言,但是欠一死。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问寂音老,烦君一举似。
赠别若虚拼音解读
cán shǔ yán wēi
xīn liáng niàng guī
mèng jīng wén sōng shēng
liǎng bìn dào wàn shì
zhōng qíng qiè bié
bié réng duì
zhuī wéi chū shí miàn
níng yǒu
míng cháo zhōu dòng tíng
jīng làng yín shān
zuì yǎn shī xiāng chǔ
miào líng huái
shuǐ
kǎn dāng zhǐ
háng jiāng kàn jīng shān
guī lǎo 鹿 mén
jīn qiàn yán
dàn shì qiàn
huái shān yǒu
yào shì tiān xià shì
ruò wèn yīn lǎo
fán j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作者感觉夏天已经接近尾声,秋意开始盎然,思绪也随之回归。他梦醒后听到松林的声音,感叹自己已经步入万事皆老的阶段。 作者与离别的对象相遇时情感略显怯懦,现在的分别仍旧让他心有不舍。即便如此,作者也回忆起当初相见的场景,表示再怎样也不会忘记这段经历。 在明日,将乘船去洞庭湖,眺望壮阔的波浪和银山。但作者在湖边醉眼失神时,却想起了遥远的荆山、淮泗,一切都像是过眼云烟。 作者比喻自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遇到困境就要靠自己克服。虽然未来前路茫茫,但他还是决定回到老家鹿门寺看看。最后,作者表达出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默默无言,认为淮山的奇异趣味若能被全天下的士人所知,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有人想了解他更多,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一次机会展示自己。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赠别若虚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作者感觉夏天已经接近尾声,秋意开始盎然,思绪也随之回归。他梦醒…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作者感觉夏天已经接近尾声,秋意开始盎然,思绪也随之回归。他梦醒后听到松林的声音,感叹自己已经步入万事皆老的阶段。 作者与离别的对象相遇时情感略显怯懦,现在的分别仍旧让他心有不舍。即便如此,作者也回忆起当初相见的场景,表示再怎样也不会忘记这段经历。 在明日,将乘船去洞庭湖,眺望壮阔的波浪和银山。但作者在湖边醉眼失神时,却想起了遥远的荆山、淮泗,一切都像是过眼云烟。 作者比喻自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遇到困境就要靠自己克服。虽然未来前路茫茫,但他还是决定回到老家鹿门寺看看。最后,作者表达出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默默无言,认为淮山的奇异趣味若能被全天下的士人所知,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有人想了解他更多,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折叠

作者介绍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详情

赠别若虚原文,赠别若虚翻译,赠别若虚赏析,赠别若虚阅读答案,出自释德洪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00170.html

诗词类别

释德洪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