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渡淮
- 长淮渺渺烟苍苍,扁舟初脱隋渠黄。平生见此为开眼,况复乞身还故乡。
嗟余涉世诚已拙,径步不虞机阱设。空馀方寸炳如丹,北望此时心欲折。
楚天清晓作轻寒,黄芦着霜声正乾。川回金碧隐窣堵,风远钟磬闻龟山。
橹声呕轧归何处,笑指江皋寻旧路。松菊荒芜欲自锄,盗贼颠翻非所惧。
蟹螯菊蕊风味遒,且须为尽黄金舟。世间种种如梦电,此物能消万古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长江和淮河交汇处的旅行经历。在船上,他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渺渺烟云、清晨的轻寒以及黄芦上挂满霜的声音。他还发现了一些令他感动的物品,如金碧辉煌的川流、悠扬的钟磬声和菊花的芬芳等。 在这些美景的背后,诗人透露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看法:他已经走过很多路,但他仍然是一个愚笨的人,没有意识到周围的机会和危险。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家乡很久,而回归故土的道路又被岁月所遮盖。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认为唯一能够让他摆脱万古愁绪的东西就是黄金舟,类似于一种精神寄托。
- 背诵
-
九月八日渡淮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长江和淮河交汇处的旅行经历。在船上,他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渺渺烟云、清晨的轻寒以及黄芦上挂满霜的…展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长江和淮河交汇处的旅行经历。在船上,他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渺渺烟云、清晨的轻寒以及黄芦上挂满霜的声音。他还发现了一些令他感动的物品,如金碧辉煌的川流、悠扬的钟磬声和菊花的芬芳等。 在这些美景的背后,诗人透露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看法:他已经走过很多路,但他仍然是一个愚笨的人,没有意识到周围的机会和危险。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家乡很久,而回归故土的道路又被岁月所遮盖。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认为唯一能够让他摆脱万古愁绪的东西就是黄金舟,类似于一种精神寄托。折叠 -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九月八日渡淮原文,九月八日渡淮翻译,九月八日渡淮赏析,九月八日渡淮阅读答案,出自李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97113.html
诗词类别
李纲的诗词
- 《送刘仲高提刑受代赴行朝》
- 《道勾漏山灵宝观窃睹两朝御书谨成古风》
- 《千叶碧桃二绝句 其二》
- 《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 《春晓闻众禽声有感》
- 《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 《献花铺唐相李德裕谪海南道此有山女献花因以名之次壁间韵》
- 《读四家诗选四首 其一 子美》
- 《赵都漕出示鲁直少游所书梅诗次韵》
- 《叶梦授送家园梅花且以绝句十五章见示次其韵 其十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