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
- 松林缭峻岭,百尺森葱青。不知何年种,天矫乱龙形。
浓阴翳修途,当暑有馀清。长风一披拂,时作波涛声。
如何锥刀徒,使争爝火明。伤肤及肌骨,风雨因摧倾。
颠倒委榛棘,气象犹峥嵘。行人失庇赖,伫立空凝情。
缅想栽培初,爱护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几经霜露零。
一日毁有馀,百年养不成。忍使易凋丧,此理真难评。
忆昔陶士行,为政有善经。擢禾与移柳,一一纠以刑。
既往不及追,将来犹可惩。感动遂成章,庶几知者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茂密的松林,其中有高大的百尺松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岭上。在清凉的夏日里,浓荫遮蔽着人行的道路,时而被狂风所披散,发出波涛般的声响。 然而,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是来之不易的。树木的生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爱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对它们毫无关怀地伐倒或者砍伐,只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陶渊明在诗中通过描述自然界的松林来表达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认为,政府应该像陶士一样,以善良的心态去管理国家,对于那些破坏环境、违背公德的行为必须予以惩罚。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在警示我们,保护自然和社会需要付出不断努力和持久耐心。
- 背诵
-
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茂密的松林,其中有高大的百尺松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岭上。在清凉的夏日里,浓荫遮蔽着人行的道路,时而被狂风所披…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茂密的松林,其中有高大的百尺松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岭上。在清凉的夏日里,浓荫遮蔽着人行的道路,时而被狂风所披散,发出波涛般的声响。 然而,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是来之不易的。树木的生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爱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对它们毫无关怀地伐倒或者砍伐,只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陶渊明在诗中通过描述自然界的松林来表达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认为,政府应该像陶士一样,以善良的心态去管理国家,对于那些破坏环境、违背公德的行为必须予以惩罚。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在警示我们,保护自然和社会需要付出不断努力和持久耐心。折叠 -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原文,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翻译,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赏析,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阅读答案,出自李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96993.html
诗词类别
李纲的诗词
- 《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 其六》
- 《秋思十首 其四》
- 《留题天宁明极堂》
-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
- 《题护法寺瑛老默堂》
- 《畴老见示荔枝绝句次韵》
- 《食橘》
- 《次韵林茂南参谋观阅水战之作》
- 《题李伯时三教图卷 其一》
- 《次肇庆府有感》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