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

作者:葛胜仲      朝代:宋朝
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原文
师今此去几时回,是法初无去与来。一句但言无可得,宝函封印不须开。
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拼音解读
shī jīn shí huí
shì chū lái
dàn yán
bǎo hán fēng yìn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含义是关于禅宗思想的,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万物流转的真理。"师"指的是禅师,而"此去几时回"暗示了生死轮回的不确定性,"法初无去与来"则强调了禅宗的观念,即真正的智慧不需要信仰或者传承的认可,只有在自我领悟中才能实现。"一句但言无可得"意味着用语言难以描述禅宗的境界,"宝函封印不须开"则暗示着禅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而非外在的功利和欲望。总体而言,这首诗意在于告诫人们要超越生死轮回,寻求内心的真正安宁。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是关于禅宗思想的,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万物流转的真理。"师"指的是禅师,而"此去几时回"暗示了生死轮回的不确定…展开
这首诗的含义是关于禅宗思想的,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万物流转的真理。"师"指的是禅师,而"此去几时回"暗示了生死轮回的不确定性,"法初无去与来"则强调了禅宗的观念,即真正的智慧不需要信仰或者传承的认可,只有在自我领悟中才能实现。"一句但言无可得"意味着用语言难以描述禅宗的境界,"宝函封印不须开"则暗示着禅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而非外在的功利和欲望。总体而言,这首诗意在于告诫人们要超越生死轮回,寻求内心的真正安宁。折叠

作者介绍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朝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详情

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原文,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翻译,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赏析,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三阅读答案,出自葛胜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90168.html

诗词类别

葛胜仲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