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商老
- 三孔三刘岁月赊,后来儒术数君家。五枝旧折燕山桂,八月新乘海上槎。
方履圆冠无愧怍,西昆东观有光华。牙签纵许窥青简,银海何堪眩黑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物,他在岁月中历经沧桑,但仍旧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和学术成就。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如三孔(指孔子、孟子、荀子)和三刘(指刘向、刘歆、刘安)的学说。虽然他家族贫困,但儒术之道却传承至今。 他既有过去的功勋,如五枝折桂赢得荣誉,又有新的探险计划,如八月乘海上槎船出海寻求更多知识和经验。他的形象端庄大方,穿着方履圆冠,自信从容地面对世间万物。西昆和东观都是名胜古迹,表示他具有广泛的见识和眼界。 最后两句描述了他读书的情景,牙签可以代表他谦虚地使用简单的工具,窥视青简(指竹简的一种)来研究古籍。而银海则是指书本,黑花则代表书本上的字迹。尽管他已经学富五车,但他仍然怀有谦逊之心,不敢妄自尊大。
- 背诵
-
徐商老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物,他在岁月中历经沧桑,但仍旧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和学术成就。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如三孔…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物,他在岁月中历经沧桑,但仍旧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和学术成就。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如三孔(指孔子、孟子、荀子)和三刘(指刘向、刘歆、刘安)的学说。虽然他家族贫困,但儒术之道却传承至今。 他既有过去的功勋,如五枝折桂赢得荣誉,又有新的探险计划,如八月乘海上槎船出海寻求更多知识和经验。他的形象端庄大方,穿着方履圆冠,自信从容地面对世间万物。西昆和东观都是名胜古迹,表示他具有广泛的见识和眼界。 最后两句描述了他读书的情景,牙签可以代表他谦虚地使用简单的工具,窥视青简(指竹简的一种)来研究古籍。而银海则是指书本,黑花则代表书本上的字迹。尽管他已经学富五车,但他仍然怀有谦逊之心,不敢妄自尊大。折叠 -
周必大
周必大(1126~1204) ,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先郑州管城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卒谥文忠。…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徐商老原文,徐商老翻译,徐商老赏析,徐商老阅读答案,出自周必大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81105.html
诗词类别
周必大的诗词
- 《邦衡侍郎作一字韵诗赠麻姑观道士李惟宾次韵仍效其体》
- 《走笔答程泰之以简问莲社事》
- 《恩许奉祠子中兄重寄臣字韵诗再次韵》
- 《庐陵主簿李子贤东顷示长笺用刘元城主簿可教》
- 《道中忆胡季怀》
- 《往蒙丘宗元知县以佳句为寿今承解邱次韵赠别》
- 《读张敬夫南轩集夜梦赋诗》
- 《陆务观编修以石芥送刘韶美吏部刘饮以劲酒二公皆旧邻也因其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
- 《东坡像李伯时作曾无疑藏之命予赞之》
- 《次韵陆务观送行二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