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山
- 有客可与游,阙酒得无病。
岂意四从事,过我不待请。
洗杓挹风度,免惭林花盛。
公学此味如,浑厚兼醇正。
公量虚谷如,有来良善应。
肯分兵厨沥,少佐笔力劲。
罢营杖头钱,徐取松间径。
登临旧能赋,七发踵枚乘。
此兴老未衰,西日尚馀映。
风怒雷再鼓,云破天一镜。
山花下野鸟,诗题一堪命。
府公文章伯,声称耸群听。
明圾倒锦囊,非是庶所订。
岂伊彩凤鸣,而聆露鹤警。
定知谢东山,凡百易子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学家和人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自然、友谊和人生价值的崇敬和热爱。 第一句"有客可与游,阙酒得无病"表明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共游,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他还希望不要有疾病影响了旅途的愉快。 接下来几句"岂意四从事,过我不待请。洗杓挹风度,免惭林花盛。公学此味如,浑厚兼醇正。公量虚谷如,有来良善应。肯分兵厨沥,少佐笔力劲。罢营杖头钱,徐取松间径。"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各种感受和体验,包括世俗生活的烦恼与纷争,以及对于自然之美和知识之深的赞叹和敬仰。作者认为自己与朋友们可以像倾倒酒杓那样洒脱自在地享受旅途,而不必被外界干扰所惧怕;他也认为自己的天性和品味足以与这美景相配,而不会因为身处其中而感到羞愧;他对于真正的知识和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希望能够将所学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人。 最后几句"登临旧能赋,七发踵枚乘。此兴老未衰,西日尚馀映。风怒雷再鼓,云破天一镜。山花下野鸟,诗题一堪命。府公文章伯,声称耸群听。明圾倒锦囊,非是庶所订。岂伊彩凤鸣,而聆露鹤警。定知谢东山,凡百易子敬。"则表明了作者对于祖先文化传承和自己的学术生涯的思考和决心,以及对于真正的文艺和人格的追求。
- 背诵
-
游北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学家和人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自然、友谊和人生价值的崇敬和热爱。 第一句"有客可与游,阙酒得无…展开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学家和人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自然、友谊和人生价值的崇敬和热爱。 第一句"有客可与游,阙酒得无病"表明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共游,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他还希望不要有疾病影响了旅途的愉快。 接下来几句"岂意四从事,过我不待请。洗杓挹风度,免惭林花盛。公学此味如,浑厚兼醇正。公量虚谷如,有来良善应。肯分兵厨沥,少佐笔力劲。罢营杖头钱,徐取松间径。"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各种感受和体验,包括世俗生活的烦恼与纷争,以及对于自然之美和知识之深的赞叹和敬仰。作者认为自己与朋友们可以像倾倒酒杓那样洒脱自在地享受旅途,而不必被外界干扰所惧怕;他也认为自己的天性和品味足以与这美景相配,而不会因为身处其中而感到羞愧;他对于真正的知识和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希望能够将所学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人。 最后几句"登临旧能赋,七发踵枚乘。此兴老未衰,西日尚馀映。风怒雷再鼓,云破天一镜。山花下野鸟,诗题一堪命。府公文章伯,声称耸群听。明圾倒锦囊,非是庶所订。岂伊彩凤鸣,而聆露鹤警。定知谢东山,凡百易子敬。"则表明了作者对于祖先文化传承和自己的学术生涯的思考和决心,以及对于真正的文艺和人格的追求。折叠 -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游北山原文,游北山翻译,游北山赏析,游北山阅读答案,出自陈造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80367.html
诗词类别
陈造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