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

作者:袁桷      朝代:元朝
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原文
萧萧冻雨湿旌旄,犹著殷红旧战袍。金盌昔闻归马埒,牙牌谁肯信龙韬?
楼头换箭鼓声急,堂上传杯歌韵高。到底奸雄有真态,木绵庵畔鬼车号。
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拼音解读
xiāo xiāo dòng shī 湿 jīng máo
yóu zhe yīn hóng jiù zhàn páo
jīn wǎn wén guī liè
pái shuí kěn xìn lóng tāo
lóu tóu huàn jiàn shēng
táng shàng chuán bēi yùn gāo
dào jiān xióng yǒu zhēn tài
mián ān pàn guǐ chē hà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描述的是一个战场上的情景。整个诗歌气氛凄凉,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第一句“萧萧冻雨湿旌旄”,描绘的是寒冷的天气下冰雨落在军旗和战袍上,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在严寒中坚守战场的艰苦。 第二句“犹著殷红旧战袍”,暗示了这些战士已经经历了多次战斗,他们的战袍染满了鲜血,但仍然在前线奋战。 第三句“金盌昔闻归马埒,牙牌谁肯信龙韬?”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混乱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很多人都不相信君主的能力,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第四句“楼头换箭鼓声急,堂上传杯歌韵高”,描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箭矢在城楼上交替射击,战鼓声刺耳,而在大厅中却有人高歌猛饮,仿佛不知道战争的危险性。 最后一句“到底奸雄有真态,木绵庵畔鬼车号”,表现了诗人对于那个时代的绝望和无奈。虽然有些人是好勇斗狠的奸雄,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英雄,而是导致社会动荡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环境下,连寂静的庙宇旁都传来鬼哭神嚎的声音,更加衬托出了整个诗的悲凉气氛。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描述的是一个战场上的情景。整个诗歌气氛凄凉,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第一句“萧萧冻雨…展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描述的是一个战场上的情景。整个诗歌气氛凄凉,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第一句“萧萧冻雨湿旌旄”,描绘的是寒冷的天气下冰雨落在军旗和战袍上,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在严寒中坚守战场的艰苦。 第二句“犹著殷红旧战袍”,暗示了这些战士已经经历了多次战斗,他们的战袍染满了鲜血,但仍然在前线奋战。 第三句“金盌昔闻归马埒,牙牌谁肯信龙韬?”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混乱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很多人都不相信君主的能力,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第四句“楼头换箭鼓声急,堂上传杯歌韵高”,描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箭矢在城楼上交替射击,战鼓声刺耳,而在大厅中却有人高歌猛饮,仿佛不知道战争的危险性。 最后一句“到底奸雄有真态,木绵庵畔鬼车号”,表现了诗人对于那个时代的绝望和无奈。虽然有些人是好勇斗狠的奸雄,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英雄,而是导致社会动荡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环境下,连寂静的庙宇旁都传来鬼哭神嚎的声音,更加衬托出了整个诗的悲凉气氛。折叠

作者介绍

袁桷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详情

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原文,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翻译,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赏析,过扬州忆昔四首 其三阅读答案,出自袁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47515.html

诗词类别

袁桷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