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

作者:陈维崧      朝代:清朝
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原文
扬州何限好,无情江水,送去渺天涯。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记当年、水楼烟郭,满地采莲娃。
伤嗟。一城画鼓,两岸红灯,共万家鸳瓦。都付与、风彫菰米,浪打蘋花。
牧之已老青楼换,重经过、帽侧檐斜。风定处,隔江隐隐琵琶。
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拼音解读
yáng zhōu xiàn hǎo
qíng jiāng shuǐ
sòng miǎo tiān
fēng liú tuī sòng
gèng yǒu
mén jiù láng
zhū lián yuè
bīn shèng duō shǎo fán huá
dāng nián shuǐ lóu yān guō
mǎn cǎi lián
shāng jiē
chéng huà
liǎng àn hóng dēng
gòng wàn jiā yuān
dōu fēng diāo
làng pín huā
zhī lǎo qīng lóu huàn
zhòng jīng guò mào yán xié
fēng dìng chù
jiāng yǐn yǐ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和繁华,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的感伤。江水无情地将人们送往天涯海角,宋玉被推为才子佳人,乌衣代表着社会底层人士的苦难和不幸。珠帘璧月、水楼烟郭等景象则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盛世气象,但最终都成为了逝去的过往。作者深深地感到惋惜和伤感,他用“一城画鼓,两岸红灯”来形容昔日的热闹景象,但现在却只剩下“万家鸳瓦”,而“风彫菰米,浪打蘋花”则暗示着岁月的不停流逝和事物的短暂性。最后,作者还留恋于曾经常去的青楼,但如今早已换了主人和面貌,只有“琵琶声”还在隔江传来,让他心中充满追忆和感叹。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和繁华,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的感伤。江水无情地将人们送往天涯海角,宋玉被推为才子佳…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和繁华,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的感伤。江水无情地将人们送往天涯海角,宋玉被推为才子佳人,乌衣代表着社会底层人士的苦难和不幸。珠帘璧月、水楼烟郭等景象则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盛世气象,但最终都成为了逝去的过往。作者深深地感到惋惜和伤感,他用“一城画鼓,两岸红灯”来形容昔日的热闹景象,但现在却只剩下“万家鸳瓦”,而“风彫菰米,浪打蘋花”则暗示着岁月的不停流逝和事物的短暂性。最后,作者还留恋于曾经常去的青楼,但如今早已换了主人和面貌,只有“琵琶声”还在隔江传来,让他心中充满追忆和感叹。折叠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朝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详情

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原文,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翻译,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赏析,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阅读答案,出自陈维崧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40450.html

诗词类别

陈维崧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