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临出世界,蹬(dèng)道盘虚空。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突兀压神州,峥(zhēng)嵘(róng)如鬼工。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碍(ài)白日,七层摩苍穹。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窥(kuī)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huái)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净理了可悟,胜因夙(sù)所宗。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涌出:形容拔地而起。登临出世界,蹬(dèng)道盘虚空。
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磴:石级。盘:曲折。突兀压神州,峥(zhēng)嵘(róng)如鬼工。
突兀:高耸貌。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四角碍(ài)白日,七层摩苍穹。
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下窥(kuī)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惊风:疾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huái)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驰道:可驾车的大道。宫馆:宫阙。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净理了可悟,胜因夙(sù)所宗。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挂冠:辞官归隐。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参考资料: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33,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4-3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4 -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16-31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1:25-26参考资料: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16-31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5-206 - 背诵
-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塔,这座高塔像是从地底冲出来的,形状孤高而巍峨,耸入天宫。登上这座高塔可以俯瞰整个世界,从高处向下俯视…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塔,这座高塔像是从地底冲出来的,形状孤高而巍峨,耸入天宫。登上这座高塔可以俯瞰整个世界,从高处向下俯视,可以看到高空中飞翔的鸟儿,听到惊人的风声。 这座高塔四角挡住了白昼,七层凌空摩天,仿佛在挑战苍穹。周围山峦如波澜般起伏,奔走着向东方。在青槐夹驰的道路旁边有许多宫殿和华丽的建筑,秋天的色彩从西方涌来,使关中充满了苍凉之感。 这座高塔意义深远,代表正义和真理,是一种净化心灵和提升境界的象征。作者发誓要放弃一切荣华富贵,专注于追求真理和思考世间万物的本性。折叠 -
岑参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翻译,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赏析,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阅读答案,出自岑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37376.html
诗词类别
岑参的诗词
-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 《送崔主簿赴夏阳》
-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
-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