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朝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原文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
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
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
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
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
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
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
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
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拼音解读
huáng duō xiǔ 宿 bīng
bīng shí suǒ
xìng shí zhàn dòu
chù yǎng ān
xìng shí wàn shī
shí wàn jiā chuò gēng chú
jīn lái suì diào xiǎng
qiě wǎng shū
shǐ 使 mín zhuǎn wǎn
dàn shǐ 使 mín guī
huǎn shí sāi xià
shāng jiǎ
guān 西 dōng
jūn shí suī mín shí
gōng bào zhǎng cái
dāng yǒu suǒ huà
yīng dài nèi
zhòng jǐn xiàng míng yuè zhū
biān chéng
níng dài lín shì
lìng hàn tíng chén
yán s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军队在平时驻扎地方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民众的影响。诗中描述了河隍一带的军队多而常驻,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和物资,但幸好并未经历战争,所以当地百姓得以正常养殖生活和作业。 接着,诗人回忆了古代征战的场景,形容了战争给当时百姓造成的巨大影响,许多农民不得不放弃田地去从军,导致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然而,现今岁调饷制度下,军队可以通过租借方式获得充足的粮食,不再依赖征发百姓。虽然此举使商贾受益,但也缓解了百姓生计的压力。 诗人最后寄语官员应该明智管理,保证边防城镇不受战乱之苦。同时呼吁国家领袖不要忽视民间智慧,而是听取百姓的声音。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注释

【明月珠】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史记·李斯列传》:“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唐韩愈《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参见“明月”。典…展开
【明月珠】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史记·李斯列传》:“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唐韩愈《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参见“明月”。典折叠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军队在平时驻扎地方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民众的影响。诗中描述了河隍一带的军队多而常驻,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和物资…展开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军队在平时驻扎地方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民众的影响。诗中描述了河隍一带的军队多而常驻,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和物资,但幸好并未经历战争,所以当地百姓得以正常养殖生活和作业。 接着,诗人回忆了古代征战的场景,形容了战争给当时百姓造成的巨大影响,许多农民不得不放弃田地去从军,导致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然而,现今岁调饷制度下,军队可以通过租借方式获得充足的粮食,不再依赖征发百姓。虽然此举使商贾受益,但也缓解了百姓生计的压力。 诗人最后寄语官员应该明智管理,保证边防城镇不受战乱之苦。同时呼吁国家领袖不要忽视民间智慧,而是听取百姓的声音。折叠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原文,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翻译,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赏析,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阅读答案,出自梅尧臣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23160.html

诗词类别

梅尧臣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