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 圣人於诗言,曾否专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
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
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
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尔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
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
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嗟嗟一何隔,甘用无言终。
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
辞由士大夫,不出於瞽蒙。
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
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讲的是圣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观点。他们并非专门致力于写作诗歌,而是通过感悟人事、物象以及情感,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国风中,诗人通常从下至上描绘景物,并且追求文字的精准和简洁,雅章和颂篇则不仅具有美感,更能够表达对于时代和政治的看法。 诗人不仅关注鸟兽等自然界的事物,还关注并处理文字工作。例如屈原的《离骚》,表达了他对于时代的愤怒和无奈,借助动物和草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即使是在艺术和文学领域的经营也容易被功利所蒙蔽,但是诗人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信仰。 虽然现代人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难以达到当时人们的水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作品,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卓越。
- 背诵
-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圣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观点。他们并非专门致力于写作诗歌,而是通过感悟人事、物象以及情感,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感…展开这首诗讲的是圣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观点。他们并非专门致力于写作诗歌,而是通过感悟人事、物象以及情感,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国风中,诗人通常从下至上描绘景物,并且追求文字的精准和简洁,雅章和颂篇则不仅具有美感,更能够表达对于时代和政治的看法。 诗人不仅关注鸟兽等自然界的事物,还关注并处理文字工作。例如屈原的《离骚》,表达了他对于时代的愤怒和无奈,借助动物和草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即使是在艺术和文学领域的经营也容易被功利所蒙蔽,但是诗人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信仰。 虽然现代人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难以达到当时人们的水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作品,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卓越。折叠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原文,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翻译,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赏析,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阅读答案,出自梅尧臣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21785.html
诗词类别
梅尧臣的诗词
- 《送乐职方知泗州》
- 《山光寺》
-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
-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五玉女窗》
- 《秋日家居》
- 《杂诗绝句十七首》
- 《陈绎越州从事》
- 《七夕咏怀》
- 《别後寄永叔》
- 《中秋新霁壕水初满自城东隅泛舟回谢公命赋》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