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蕴忠上人歙砚

作者:强至      朝代:宋朝
题蕴忠上人歙砚原文
山僧有砚名龙尾,此石来从歙溪水。
通明直可照发毛,莹滑不容安手指。
案上长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
苍然颜色涵秋波,不学端州夸嫩紫。
溪匠琢为寒瓦形,如从铜雀初飘零。
只仍故状不复改,独有乱点生繁星。
高闲上人妙书札,什袭藏来时一发。
拂开轻雾磨烟煤,挥洒霜毫冰纸滑。
咄嗟此砚何为哉,世上别有润色材。
胡不往焉与徘徊,日濡大笔把诏裁,无久滞此空尘埃。
题蕴忠上人歙砚拼音解读
shān sēng yǒu yàn míng lóng wěi
shí lái cóng shuǐ
tōng míng zhí zhào máo
yíng huá róng ān shǒu zhǐ
àn shàng zhǎng piàn yuè shēng
xiá zhōng yǒu yún
cāng rán yán hán qiū
xué duān zhōu kuā nèn
jiàng zhuó wéi hán xíng
cóng tóng què chū piāo líng
zhī réng zhuàng gǎi
yǒu luàn diǎn shēng fán xīng
gāo xián shàng rén miào shū zhá
shí cáng lái shí
kāi qīng yān méi
huī shuāng háo bīng zhǐ huá
duō jiē yàn wéi zāi
shì shàng bié yǒu rùn cái
wǎng yān pái huái
zhào cái
jiǔ zhì kōng chén 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名为“龙尾”的砚台,山中僧人拥有它,并赞叹它的美妙和珍贵。这块砚台形状像寒瓦,是由歙溪水中的石头琢成的,通明且极其光滑,即使轻轻一点,也不容易被指纹沾污。在案子上放着它时,它看起来像是月亮的碎片,放在匣子里时,砚台下面仿佛飘浮着云彩。 这块砚台色泽苍然,带有秋波的颜色,但与端州产的嫩紫色砚台不同。它的雕刻形状就像从天空飘落的铜雀一样,令人叹为观止。虽然这块砚台已经有了几处斑驳的点,但是它们反而增添了繁星般的美妙。 高闲之人用这块砚台写出了许多妙笔生花的字句,而他们的文稿则被收藏于抽屉中,等待宝贵的时机展现。每当使用这块砚台时,只需轻轻一拂,就会磨出浓郁的墨汁,妙不可言。这块龙尾砚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年头,但它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诗人最后提到,我们为什么不花时间去欣赏这样的美好事物呢?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利用砚台写下自己的诏书,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题蕴忠上人歙砚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名为“龙尾”的砚台,山中僧人拥有它,并赞叹它的美妙和珍贵。这块砚台形状像寒瓦,是由歙溪水中的石头琢成的,…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名为“龙尾”的砚台,山中僧人拥有它,并赞叹它的美妙和珍贵。这块砚台形状像寒瓦,是由歙溪水中的石头琢成的,通明且极其光滑,即使轻轻一点,也不容易被指纹沾污。在案子上放着它时,它看起来像是月亮的碎片,放在匣子里时,砚台下面仿佛飘浮着云彩。 这块砚台色泽苍然,带有秋波的颜色,但与端州产的嫩紫色砚台不同。它的雕刻形状就像从天空飘落的铜雀一样,令人叹为观止。虽然这块砚台已经有了几处斑驳的点,但是它们反而增添了繁星般的美妙。 高闲之人用这块砚台写出了许多妙笔生花的字句,而他们的文稿则被收藏于抽屉中,等待宝贵的时机展现。每当使用这块砚台时,只需轻轻一拂,就会磨出浓郁的墨汁,妙不可言。这块龙尾砚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年头,但它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诗人最后提到,我们为什么不花时间去欣赏这样的美好事物呢?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利用砚台写下自己的诏书,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折叠

作者介绍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朝强…详情

题蕴忠上人歙砚原文,题蕴忠上人歙砚翻译,题蕴忠上人歙砚赏析,题蕴忠上人歙砚阅读答案,出自强至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18597.html

诗词类别

强至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