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上感怀

作者:秦观      朝代:宋朝
霅上感怀原文
七年三过白苹洲,长与诸豪载酒游。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
霅上感怀拼音解读
nián sān guò bái píng zhōu
zhǎng zhū háo zǎi jiǔ yóu
jiù shì xún chù wèn
fēng liǎo shèng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的“七年三过白苹洲”,指的是作者曾经在白苹洲停留过三次,每一次停留时间都长达七年。作者和许多豪侠一起载酒游玩,度过了不少愉悦时光。 但是,现在作者想要寻找旧日的同伴和往事,却发现已无处可问。秋天的雨和荷花、风中的蓼草,使他感到孤独和落寞。整首诗反映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离别。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霅上感怀注释

【白苹洲】白色苹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唐温庭筠《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展开
【白苹洲】白色苹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唐温庭筠《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折叠

霅上感怀诗意赏析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的“七年三过白苹洲”,指的是作者曾经在白苹洲停留过三次,每一次停留…展开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的“七年三过白苹洲”,指的是作者曾经在白苹洲停留过三次,每一次停留时间都长达七年。作者和许多豪侠一起载酒游玩,度过了不少愉悦时光。 但是,现在作者想要寻找旧日的同伴和往事,却发现已无处可问。秋天的雨和荷花、风中的蓼草,使他感到孤独和落寞。整首诗反映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离别。折叠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详情

霅上感怀原文,霅上感怀翻译,霅上感怀赏析,霅上感怀阅读答案,出自秦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17960.html

诗词类别

秦观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